近日,為落實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要求,減輕基層負擔,安徽省安慶市市直機關事務管理中心、市財政局聯合印發《安慶市市域內公務餐管理辦法》,全面實行市域范圍內公務活動“零接待”。
曾幾何時,“接待就是生產力”的觀念在有些人心中根深蒂固,“零接待”的破冰與推行不僅是一場餐桌革命,更是黨員干部自覺轉變觀念,破除官僚主義思想的行動具象化,有望重塑基層治理生態。
有基層干部感慨,“終于不用圍著餐桌轉了”。就在此前,某縣鄉鎮黨委書記曾透露,最多時一天接待五撥客人,辦實事的時間十分有限。西南地區某縣政府直屬部門更是顯示,2023年國內公務接待超300批次、3600余人次,公務接待總費用30萬元左右。
由接待引發的“吃公函”“吃老板”“吃下級”等頂風違紀、隱形變異問題也不斷滋生,嚴重敗壞黨風政風、帶壞社風民風,令群眾深惡痛絕。就此,多地持續深入整治違規吃喝,對該問題露頭就打,從某種程度上剎住了“舌尖上的歪風”。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隨著制度的出臺,更值得關注的是,如何讓“零接待”真正落地為日常習慣,成為黨員干部的行動自覺。
本次安慶的“零接待”制度,通過“一碼通”將公務用餐標準化、透明化,相當于從制度上進行了剛性約束。但值得注意的是,還需要有嚴明的監督機制,才能讓制度長出“牙齒”,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空轉。
在這方面,湖南省郴州市值得一提。為確保市內公務活動“零接待”落地落實,當地紀檢監察機關聯合機關事務管理、財政、審計等部門,依托“互聯網+監督”公務用餐子系統、郴州市內公務用車管理信息平臺,定期進行大數據分析,及時監測預警、跟蹤督導,對違反市內公務“零接待”典型案例予以通報。
作為參考,安慶引入的數字化監管系統雖能實現“掃碼留痕”,但更需建立“大數據比對”機制——將公務行程、用餐記錄、經費支出實時關聯,讓“假調研真吃喝”無處遁形。
制度的生命力還在于“上下協同”。上級機關要帶頭打破“接待規格等于重視程度”的誤區,比如安慶市在市域范圍內實行出差“零接待”,餐費由個人承擔。這種“刀刃向內”的決心需要在基層加以協同落實。而對基層而言,要避免矯枉過正的極端化,比如確因緊急公務錯過飯點的,可以通過規范程序安排簡餐,既守住紀律紅線,又保留人情溫度。
另外,公務接待改革是否有成效,還得用實際結果來檢驗。比如,自去年6月起,郴州在全市推行市內公務活動“零接待”后,據財政預算一體化數據動態顯示,今年1月至5月,該市(含縣市區)公務接待費支出較上年同期減少1113.74萬元,同比下降87.06%。公務接待支出的直線下降,既減輕了基層的負擔,也印證了該項改革的效力。
只有當干部們不再為“喝什么酒、點什么菜”費心思,才能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為群眾辦實事上。這場改革也才能走進群眾心里,成為撬動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有力支點。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