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寇敏芳
8月29日,蜀道物流瀘州園區項目開工。項目建成后,將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黃金水道與隆黃鐵路、中老鐵路等實現“水公鐵”多式聯運,可降低運輸成本約30%,川南至東盟主要港口運輸時效由18—22天縮短至7—10天,較傳統路徑時效提升超40%。
園區由蜀道物流集團投資建設,投資2.5億元、占地111.45畝,規劃建設4.26萬平方米智慧化倉儲集群,預計2026年7月建成投運,投運后年產值將超15億元。
園區規劃圖 蜀道物流集團供圖
園區位于瀘州市龍馬潭區的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緊鄰四川最大水運港口瀘州港。瀘州港是長江上游最大進口糧集散中心,未來,項目將聚焦糧油冷鏈,輻射川渝滇黔10余市糧食、白酒產業市場。此外,項目距瀘州云龍機場25公里,未來將拓展“空鐵水”聯運新模式,為高附加值貨物提供更加快捷的物流通道。
在建設上,園區創新采用“智慧+綠色”雙輪驅動模式,通過區塊鏈溯源技術,實現全流程數字化管理;配備全自動分揀線,提升作業效率50%;投入新能源無人叉車以及巡檢機器人,減少人工成本30%;建設光伏發電+儲能系統,預計年減碳量超5000噸。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