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觀察 郭慧琳 文/圖
8月29日下午,瀘州市法學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南苑會議中心召開,此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理事會和領導機構。
如何定義瀘州市法學會?瀘州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杜磊,是本屆新當選的瀘州市法學會常務副會長,他表示,法學會是黨委、政府聯系法學法律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組織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為瀘州高質量發展獻智、獻計、獻力。目前,瀘州市法學會已成為瀘州法治建設“智囊團”主力軍之一。
瀘州市法學會具有基礎廣泛、聯系面廣、人才薈萃等獨特優勢,“多建可用之言、多獻務實之策、多出破題之招”的擔子自然而然也落到了其“肩上”。
瀘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楊長纓作為本屆新當選的瀘州市法學會會長,在他看來,瀘州市法學會應建強用好法學會專家智庫和重大項目戰略策劃、研討論證、決策咨詢等工作,助力以法治軟實力提升區域競爭力;深入開展送法進企業、法律體檢等服務活動,指導做好企業涉法涉訴問題防范應對工作,幫助企業提升防范法律風險能力水平;緊扣企業“走出去”法律服務需求,著力提供精準法律服務。
同時,要聚焦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更好發揮法治定分止爭的特殊優勢,組織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加強對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化解、防范打擊新型違法犯罪等工作的法治保障研究,發揮在化解矛盾糾紛、促進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穩定中的專業性作用,把“紙上的法律”變成“行動中的法律”;健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律服務工作機制,不斷拓展法律服務渠道,著力推動解決人民群眾法治領域急難愁盼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瀘州市法學會在服務地方立法中,交出了一份“新答卷”,受市人大法制委委托,組織對《瀘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草案)》《瀘州市歷史風貌建筑保護條例(草案)》《瀘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草案)》等進行研究討論,提出建議意見150余條。
在服務保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瀘州市法學會加強與重慶市多地法學會法治協同,共建法治專家庫、法治宣傳聯盟等。
同時,助推省法學會白酒產業法治研究會落戶瀘州,這也是全國首個立足白酒產業的省級法治研究會成立并落戶瀘州。自2023年12月5日,該研究會成立后,已連續兩年在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舉辦期間召開“白酒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學術交流會”,為川酒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瀘州市法學會還創新指導打造“法治茶館”,以“政府買單,群眾喝茶”普法形式,將嚴肅的法治文化與當地的茶館文化有機融合,形成“強互動”“重融合”“能復制”的法治宣傳、法律服務、法治文化建設新模式;整合瀘州市政法業務骨干、法學專家、資深律師和“五老人員”等人才資源,擇優選聘1000余名建立法學會專家庫,分類組建法律服務專家團隊,助力打造“法律明白人”培育體系等。
近5年來,瀘州市法學會組建各類法律服務專業隊伍500余支,接待來訪群眾2萬余人次,提供群眾法律咨詢事項1.5萬件,成功化解各類矛盾糾紛5000余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