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今年全國將改造2.5萬個老舊小區
成都將改造395個老舊小區
近日,記者從住房城鄉建設部獲悉,1至7月份,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98萬個。今年,全國計劃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5萬個。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著力建設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住房城鄉建設部表示,將持續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實施物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下大力氣解決加裝電梯、停車、充電等難題,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改善小區居住環境,更好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據悉,2025年,成都市將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計劃實施改造395個老舊小區項目,目前已開工280余個。全部完成后,將惠及居民4.3萬戶,全面完成全市“十四五”時期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目標。
華西社區報為大家整理了
成都各區(市)縣
最新的老舊小區改造計劃和名單
快來看看有你家嗎
↓↓↓
錦江區
改造范圍:2025年錦江區預計共改造71個老舊小區院落,涉及9個街道,包括春熙路街道、書院街街道、錦官驛街道、牛市口街道、東湖街道、沙河街道、獅子山街道、錦華路街道、柳江街道。
改造內容:將對房屋建筑主體,小區內部及周邊道路,水電氣信、安防、停車庫(場)等進行改造。
改造名單:
成華區
改造范圍:2025年成華區預計改造38個老舊小區,涉及住戶4426戶,分布于雙橋子街道、猛追灣街道、府青路街道、青龍街道、雙水碾街道;房屋87棟,房屋建筑面積約32.8萬平方米。
改造內容:主要對38個小區的建筑物(屋面防水、樓道、單元門等)、道路、照明、大門、圍墻、消防、安防、排水、通信(含廣電)、垃圾收儲、物業服務、體育健身、機動車、非機動車停車位(棚)等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進行提升。
改造名單:
青羊區
改造范圍:成都青羊區2024年老舊小區第二批次改造項目,2025年開始簽約履行,包括府南街道、光華街道、草市街街道、少城街道、草堂街道、西御河街道共148個老舊小區,涉及居民11139戶,改造面積約86.13萬平方米。
改造內容:管線序化、墻面工程、欄桿工程、外立面修復工程、屋面防水工程、雨棚改造工程、監控系統、智能智慧系統、排水工程改造、燃氣管道改造小區道路黑化、小區大門改造、車棚改造、圍墻、垃圾分類收集點、綠化工程通訊工程及其他附屬工程等。
改造名單:
1、府南街道
主要內容為對清溪東路7號院、石人北路99號院、錦桂苑、凱樂碧園、欣園二期、清溪東路2號院、石人西路28號院、文苑路48號院、怡景園、景溪園等10個老舊小區(共計2271戶)進行提升改造,總建筑面積約19.11萬平方米;
2、光華街道
主要內容為對群寧街1號院共1個小區(共計28戶)進行提升改造,總建筑面積約3803.52平方米
3、草市街街道
主要內容為對草市街街道太升北路14號院、太升北路15號院、太升北路8號院、東通順街55號、東通順街33號院、玉沙路163號院、德盛路1號院、德盛路75號8-9單元、玉泉街24號3號院、玉泉街25號院、正通順街53號院、小關廟街45號院、德盛路7號院、正通順街85號院、新開寺街28號院、玉泉街20號院、正通順街105號院、玉沙路133號院、玉皇觀街83號院、育嬰堂街26號院、育嬰堂街28號院、育嬰堂街30號院、方正東街1號院、方正東街3號院、方正東街7號院、方正東街9號院、獅馬路37號院、獅馬路59號院、玉沙路43號院、玉沙路135號院、玉沙路143號院、東通順街28號附7號院、東通順街26號3幢院、東通順街18號院、紅星路一段88號院、通錦橋路72號院、西城角巷11號院、西城角巷13號院、人民中路三段14號院、金絲街45號院、西馬道街66號院、白家塘街1號院、白家塘街1號院中院、通錦橋路65號院、西城巷5號院、飲馬河街36號院、楞伽庵3號院、青龍巷13號院、方正街20號院等49個老舊小區(共計2546戶)進行提升改造,總建筑面積約20.85萬平方米。
4、少城街道
主要內容為對少城街道蜀華街61號院、通惠門路35號院、奎星樓街14號院、小通巷2號5單元院、小通巷6號院、柵子街12號院、西勝街14-16號院、通惠門路25號院、中同仁路39號院、支磯石街49號院、金河路18號院、實業街17號院、西勝街17號院、長發街48號院、仁厚街39號院、斌升街10號院、多子巷19號院、紅墻巷25號院、東門街60號院、東門街96號院、東勝街39號院、東勝街41號院、東馬棚18號院、過街樓街38號院、四道街40號院、東二道街64號院、西馬棚街28號院、三道街54號院、上半節巷12號院、長順下街148號院、南城塘坎街1號院、文廟前街69號院、孟家巷1號院、孟家巷4號院、孟家巷9號院、文廟前街70號院、文廟西街6號院、錦里中路60號院、琴臺路5號院、錦里西路113號院、錦里西路74號院等41個老舊小區(共計2734戶)進行提升改造,總建筑面積約17.46萬平方米。
5、草堂街道
主要內容為對自然資源廳宿舍、澄江街1號院、澄江街3號院、清江南街9號院、草堂北支路3號院、華明家園、西華苑、怡和大廈、交通宣傳中心宿舍、光華苑二期、光華苑一期、澄江街4號院、禾嘉花園、青羊上街170號院等14個老舊小區(共計1904戶)進行提升改造,總建筑面積約17.32萬平方米。
6、西御河街道
主要內容為對西御河街道光明巷7號院、鼓樓北二街70號院、拐棗樹街28號院、陜西街26號院、陜西街30號院、陜西街32號院、忠孝巷3號院、忠孝巷4號院、忠孝巷6號院、北打銅街2號院、北打銅街4號院、北打銅街31號院、東打銅街58號院、鼓樓北二街53號院、紅廟子街60號院、紅廟子街67號院、紅廟子街71號院、順城大街326號院、文武路94號院、五福街25號院、天成街58號院、文翁路182號院、拐棗樹街73號院、康莊街26號院、太升南路141號院、拐棗樹街37號院、大墻西街58號院、大墻東街178號院、北打銅街45號院、拐棗樹街27號院、忠烈祠東街30號院、梓潼街35號院、內姜街71號院等33個老舊小區(共計1656戶)進行提升改造,總建筑面積約11.01萬平方米。
雙流區
改造范圍:2025年雙流區計劃對全區46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主要涉及東升、怡心、西航港等5個鎮(街道)。
改造內容:重點對老舊院落雨污分流、水電氣“一戶一表”、路面、公共服務設施等內容進行改造提升。
武侯區
改造范圍:計劃實施高升橋南街11號、人民南路四段59號等50個老舊小區改造。
改造內容:包括完善小區水、電、路、氣、通信、安防等基礎設施,維修小區內建筑屋面、樓梯等公共部位;推進小區無障礙、停車充電、文化休閑、體育健身等配套設施建設。計劃2025年12月完成。
改造名單:
1、漿洗街街道:高升橋南街3號、少陵路281號(蜀馨苑A區)、少陵路29號等 。
2、晉陽街道:晉陽巷1號1棟、晉陽巷1號14棟、晉陽路216號(電信宿舍)等,其中沙堰西二街20號(中央花園二期) 為重點點位 。
3、望江路街道:太平橫街42號、新南路101號、老馬路6號等 。
4、簇錦街道:順和路1、2號、西三環路一段8號、順和街1、2號(興元麗園) 。
5、簇橋街道:簇橋下街48號 。
6、火車南站街道:人民南路四段59號(腫瘤醫院宿舍,為重點點位)、科華中路67號、科華中路117號院等 。
7、玉林街道:倪家橋路5號、玉林七巷9號、玉林九巷2號等,其中一環路南二段11號院、人南四段36號院(住建廳) 為重點點位,錦繡街9號僅涉及自來水水表改造 。
8、華興街道:太平寺東路63號院 。
龍泉驛區
改造范圍:覆蓋龍泉驛區十陵街道、西河街道、同安街道、龍泉街道,對14個老舊小區開展改造,通過安全類、基礎類改造及公共空間優化,提升居民居住品質。
改造內容:實施小區供水、供電、供氣、排水(雨污分流)系統改造,完善消防、安防設施,維修建筑屋面防水等公共部分。梳理公共空間,新增公共停車區域,打造群眾休憩空間,提升小區生活便利性與舒適度。
改造名單:
1、十陵街道:靈龍路285號院、和平路43號院、十陵上街64號院
2、西河街道:西河南街29號院
3、同安街道:同心街24號院
4、龍泉街道:芝龍步行街67號院、公園路二段200號院
彭州市
改造范圍:2025年彭州市計劃改造17個老舊小區,惠及739戶家庭,涉及西海社區、南津社區、里仁社區、柳河社區、東林社區共5個社區。
改造內容:包括圍墻翻新、完善安防與監控系統,對小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升級,并配置休閑椅、健身器材等,打造休閑健身區等改造提升內容。
改造名單:
老舊小區改造
既是居民家門口的“關鍵小事”
更是關系幸福美好生活的“民生大事”
華西社區報記者深度探訪了
成都多個改造后的老舊小區
看老小區如何“改”出幸福新生活
“住了幾十年的老破小,竟能變得這么好!”
近日,錦華路街道金象花園小區76歲的住戶李大爺指著嶄新道路感嘆。這個建成于21世紀初、占地9.51萬平方米、住有2481戶居民的老小區,歷經8個多月提質改造,徹底告別設施老化、環境臟亂的舊貌。
改造以“紅色引擎”為驅動,直面居民急難愁盼。針對頂樓“女兒墻”滲漏問題,街道社區成立專項小組,經三輪協商,確定分區域修復與翻新方案;屋頂防水采用新型材料,按標準化流程施工,同時升級消防設施,增設微型消防站、滅火器和消防栓,智能充電樁根除私拉電線隱患。
社區還在“螺螄殼里做功課”,拆除多違建與“私家花園”,將停車位從230個增至512個,化解 “搶車位”難題。此外,規劃綠化景觀,建設健身器材、兒童樂園、休閑廊亭等,拓展公共空間功能。改造中更融注人文關懷,工作人員定期為高齡、獨居老人排查燃氣安全,志愿者組成反詐小隊守護老人財產安全。
此次改造不僅讓小區重煥新顏,更以黨建引領、民主協商、居民共治,提升了社區凝聚力。如今,小區里散步的人多了,孩子在樂園嬉戲,議事亭座位“搶手”,居民幸福感、獲得感滿滿。
繡花苑小區2009年建成,屬“5545小區”,占地63畝,住戶超2300人,租戶占比超70%。小區曾面臨居民參與度低、生活空間狹小、配套薄弱、車輛亂停等問題,一棵30年樹齡的中央仙人掌,更因阻礙道路施工引發居民分歧,成為治理“刺頭”。
社區以黨建為引領,探索協同共治路徑。建平臺促參與,打造“壩壩會”“小區議事廳”等,動員多元力量形成自治小組。讓居民當“設計師”,遵循“三問于民”,引導居民參與規劃、施工等,仙人掌最終被移種并配建花臺。
同時,培育自治核心,將“院監會”發展為11人的“院落自治委員會”,明確權責;四是推動全員行動,梳理12項治理痛點,形成掛圖作戰清單,還打造愛心廚房、聚藝坊等長效服務場景。
如今,小區治理成效顯著?!包h建引領-社區主導-院委響應-居民參與”體系成型并推廣至3個小區;路面翻新5000平方米,還打造活動空間,組織活動超30次,居民活動參與率升至85%,幸福感大幅提升。
成都高新區西園街道以2007年建成的恒大帝景小區為試點,用“繡花”般的精細功夫推進系統化改造,既消除安全隱患,又提升社區智慧化水平。
2024年12月,街道巡查發現該小區非機動車庫存在飛線充電等隱患,隨即聯動物業,多次召開業主座談會、入戶走訪征集意見,確定改造方案后全程公示施工內容、流程及費用。改造后,車庫引入支持掃碼、刷卡、NFC的智能充電設備,新增防火層、自動噴淋系統及應急器材,安全防護顯著升級。
此外,小區升級消防聯動系統,24處視覺監控集成熱成像煙火監測與占道識別功能,異常情況可及時報警;90部電梯加裝風機與空氣監測模塊,控溫在3攝氏度內;籃球場翻新鋪設緩沖地面、更換LED防眩光燈具?!案脑旌苜N心!”居民李先生點贊。
華西社區報整合報道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