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暢 川觀新聞記者 祖明遠
近日,賽迪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團)四川有限公司(簡稱“賽迪四川”)發布《2025中國活力街道研究》,對全國8000多個街道開展綜合評價,揭曉“2025活力街道500強”及區域榜單,其中,綿陽共有4家街道入圍“西部百強”榜單。相較2024年,綿陽新增2家街道上榜,分別是游仙街道和中壩街道,且已連續上榜的塘汛街道和城廂街道排名均有所上升,分別前進7位(第73位到第66位)和12位(第86位到第74位)。
圖為中壩街道的地標“解放紀念碑”及周邊地區航拍圖。
街道作為城市經濟的基本單元,其發展模式與鄉鎮存在一定差異,而細究綿陽此次入圍榜單的4個街道,其發展方式也各不相同。近日,川觀新聞記者走訪上述4個街道,梳理其脫穎而出的秘訣。
產城融合 融入城市經濟的主旋律
根據所處區域差異,綿陽入圍榜單的4個街道可大致分為兩類:城區街道和城郊街道。其中,城廂街道、中壩街道分別位于涪城區、江油市的主城區,是城市經濟的重要一環;而游仙街道和塘汛街道則處于城鄉結合區域,成為產業園區發展的主陣地。
其中,城區街道在現代服務業領域優勢較為突出。每逢節假日,涪城區的“綿州記憶”“三江半島”等商圈都會出現游人如織的現象,而這也正是城廂街道位于中心城區的核心優勢。
三江半島
這些繁榮的商業氣氛也正是兩個街道的“加分項”。根據賽迪四川“2025活力街道評價指標體系”,在消費活力這個一級指標下,還包括商業綜合體數量、基礎商業主體數量、人口密度三個二級指標。
馬家巷
數據顯示,2025年1-3月,城廂街道GDP達68.68億元,增速7.5%,經濟總量位居全區首位。特別是圍繞春節等節慶假期開展促消費活動,帶動各個商圈消費“升溫”,前三個月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完成15.35億元,增速超過11.25%
這一點也在中壩街道得到印證。中壩街道通過推進明月島都匯水街、火炮街等提檔升級,推動圣名國際等商業綜合體向“商品+服務體驗”轉變。
科技創新 搶占新興產業的新賽道
地處城鄉結合區域,游仙街道、塘汛街道在兼具城市公共服務能力的同時,也擁有較好的產業發展基礎,特別是打造了現代產業園,成為工業主陣地。
而在眾多城郊街道中,這兩個街道的脫穎而出,則還有其秘訣。
幾天前,科大訊飛機器人超腦平臺應用分中心正式在游仙區成立,選址正是位于游仙區街道的中國(綿陽)科技城數字經濟產業園。
當天,共簽約12個產業項目,總金額達35億元。至此,該園區已入駐科大訊飛、天數智芯、百度網訊等企業21家,涵蓋人工智能、芯片設計、數據庫、數據標注、可信數據空間等多個領域。到2025年,園區有望實現營收5億元以上,入駐企業40家以上。
游仙街道還是另一個新興產業的“主陣地”。以中國(綿陽)科技城核醫療健康產業園為載體,目前游仙街道正快速推進放射性藥物、質子診療裝備制造等產業鏈布局,一大批相關企業已集聚成勢。
圖為位于游仙街道的中國(綿陽)核醫療健康產業園。
塘汛街道則作為綿陽經開區產業發展的主要載體,聚焦于連接器、新型光電材料等產業。
上述產業正是綿陽加快發展的創新產業——省里明確,綿陽作為人工智能等5條重點產業鏈主要承載地、銀發經濟等8條產業鏈協同發展地。在此基礎上,綿陽進而篩選出7條特色產業新賽道,由此形成重點產業建圈強鏈“587”產業體系,而核醫療、人工智能等產業均位列其中。
因此,上述兩個街道在評價體系中的“創新活力”指標中表現出色,該指標中還包括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年度發明專利申請量這幾項二級指標。
優化服務 當好企業群眾的“服務員”
有別于鄉鎮的一點,街道轄區內的居民、企業數量往往更多,由此也帶來旺盛的服務群眾、服務企業需求。
作為城鄉結合街道,游仙街道在拆遷、園區建設等方面工作壓力較大。因此,今年以來,游仙街道推進“辦實事 解難題”暖心行動,通過干部走村入戶、傾聽民聲、收集訴求,分層分類推動問題化解。截至目前,街道干部職工累計走訪群眾22640人次,化解問題396個,化解率達99%。
圖為2025年春節期間,游仙街道組織專人為老人拍攝全家福照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幫助企業發展,也是街道推動產業發展的著力點之一。城廂街道實施一企一策培育,參與能力提升培訓商戶達367戶,重點企業大走訪444家,累計協調解決企業發展難題326個。如今,城廂街道轄區企業總數增至9596家。
這兩點也對應著指標體系中的兩個大類:經濟活力和服務能力。近三年,得益于此,上述街道在經濟發展質效和速度上也實現領跑。以游仙街道為例,其地區生產總值年均保持8%以上增速,2024年達109.6億元;工業總產值從2021年的11.5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20.1億元。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