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小芹 川觀新聞記者 羅海韻
成都世運會皮劃艇項目設皮劃艇馬拉松、龍舟和皮艇球3個分項。8月10日,成都世運會舉行10人座200米決賽。興隆湖畔,千年龍舟首戰世運,中國隊雨中摘銀。
8月12日,在250公里外,嘉陵江武勝段的水面上,一支少年皮劃艇隊把世運會的熱度劃進日常。一條江灣,復制了世運會賽道,也融入當地生活。
擁有3公里天然航道和S型彎道
堪稱“世運會縮小版”賽道
少年們在龍女湖皮劃艇訓練基地訓練
12日上午8點,嘉陵江薄霧未散,龍女湖皮劃艇訓練基地已響起槳葉擊水聲。17歲的隊員楊軍扛著艇走向水邊,“天然航道既有靜水直道,也有S型彎道,每天我們要進行4小時水上耐力訓練,以及2小時陸上核心訓練。”他抹了抹臉上的水珠,笑稱“江風是最好的教練”。據了解,這支以農家少年為主體的隊伍,成立10年來,已獲全國冠軍10多個、省級冠軍89個,2人成為國家健將級運動員,2人入選賽艇國家隊訓練。
世運會皮劃艇賽事中,無論是靜水競速還是激流回旋,考驗的都是選手的耐力、爆發力與團隊協作。皮劃艇訓練場龍女湖江灣,有著3公里長的天然航道,既有適合提速的開闊水域,也有考驗轉向的“S型”彎道,與世運會靜水賽道的設計理念不謀而合。少年們訓練的終點不是領獎臺,而是“下一道彎的風景”——永壽寺飛檐、應龍島蘆葦、掠過艇尖的白鷺,都成為少年們“劃進生活”的背景板。
依托沿口古鎮
承接運動流量 留住煙火氣
從訓練基地拉練到“一江兩岸”觀賞,武勝的“皮劃艇打卡線”不止于水面。沿訓練基地往上走,不到200米,便是沿口古鎮。青石板路上,銅壺茶正冒著熱氣,轉角處的“三巴湯”館子飄出濃郁肉香——這些藏在巷子里的美味,成為隊員們訓練后補充能量的“秘密基地”。“劃完艇來碗三巴湯,渾身的勁兒又回來了。”隊員潘鑫藝說。
武勝縣沿口古鎮的游船和畫舫
夜色降臨,沿口古鎮碼頭亮燈,5元一張的游船票,把游客帶進“嘉陵江夜游”模式。游客們或坐上“光明之星”游船,在甲板上支起烤爐;或登上畫舫,看兩岸燈光次第亮起;膽子大些的游客,還能乘摩托艇劈波斬浪。“白天看少年們揮槳,晚上看江燈璀璨,這趟武勝行值了。”重慶游客周先生在朋友圈曬出九宮格,配圖里既有隊員訓練的抓拍畫面,也有古鎮的煙火氣息。
在距離江畔10公里的武勝小輪車運動基地,另一種風馳電掣的快樂正點燃夏日。基地里既有適合騰空動作的跳臺,也有考驗控車技巧的連續彎道。當天,武勝小輪車隊教練劉攀一聲哨響,21名隊員開始騰空轉把。在剛結束的“星火杯”四川省青少年小輪車錦標賽上,武勝隊斬獲甲組女子金牌及其他組別的11個前八名。“巴黎奧運會,鄧雅文就是這條賽道走出去的!”11歲隊員章雅函笑著說。
小輪車的熱度,正串聯起周邊的人氣,賽事經濟正裂變出“果園經濟”。從基地出來,梨園、李園、葡萄園次第排開,四季瓜果香把賽事“流量”變“留量”。參加完小輪車隊訓練,隊員直奔果園采摘。
“體育+美食+采摘”成了武勝暑期最熱門的親子動線。據統計,6月以來,基地周邊果園客流同比增長40%,不少家長周末“上午看娃騎車、下午帶娃摘果”,文商農旅的閉環初步成型。
據了解,自今年1月開街以來,沿口古鎮上半年累計接待游客176.59萬人次。為了推動“一季游”向“四季游”轉變,武勝縣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我們以一江活水為脈絡,以節會活動為骨架,以鄉村文化、龍舟文化、曲藝文化為靈魂,持續做好‘文旅+’文章,促進文旅產業整體成勢、四季皆熱。”武勝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旅游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李韓信表示。
(部分視頻素材來源于武勝縣融媒體中心)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世運會縮小版”賽道,引人入勝。??
跟著賽事去旅行
促進文旅產業發展。
武勝是個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