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高杲 北京報道
一場全球機器人盛會拉開帷幕。
8月8日—12日,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舉行,200多家國內外優秀機器人企業、1500多件展品同臺登場,集中展示了機器人領域最新“黑科技”,透出產業新動向。
機器人“總動員”吹響“集結號”,四川天團自然不能缺席,記者從現場了解到,包括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有限公司、成都卡諾普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具身人形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17家四川企業組團亮相,帶來了人形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近60件產品。
與全球機器人企業切磋,“四川造”產品有哪些亮點?面對新的機遇,川企又有哪些新的動作?8月9日,記者走進現場,一探究竟。
“四川造”產品“秀肌肉”
不僅是業務高手,還具有管理能力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此次登場的“四川造”產品,不少受訪代表都提到一個詞——“進化”。
在四川省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展臺,兵裝自動化所新產品——D12人形機器人身邊擠滿了市民,機器人一一和他們打招呼。
“如果說去年我們的產品只是能蹦能跳,那么今年的已經具備了和人交互、對環境感知等能力。”企業機器人創新中心副總經理李亞南說,大模型等技術的發展,讓機器人實現對人類意圖的理解、對復雜外部環境的理解與認知,新產品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以承擔產業工人、服務員、講解員等多個工作。
“大腦”的進化,讓機器人越來越聰明,“小腦”的進化,讓機器人越來越智能。
活動現場
具身科技的展臺上,身高1米65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天行者2號在來回踱步,引來不少市民圍觀。
“與上一代相比,它的核心運動指標都有提升,不僅動作更絲滑,同時還能從容應對各種復雜環境。”具身科技董事長馮振宇說,這款機器人熟練掌握走、跑、跳、負重深蹲等運動技巧,同時還具備全地形動態平衡能力,能通過碎石路面等非常規環境。“出色的運送能力,也讓它具備完成物料搬運、設備巡檢等多樣化任務的能力。”
進化的不只有感知、運動能力,還有領導、協調能力。“這是我們的‘生產車間主任’。”卡諾普展臺上,企業副總經理鄧世海介紹他的“新同事”——工業具身機器人,這是一款輪式機器人,目前已經入職生產線,“管理”著幾十個工業機器人。“它會根據產線需求,給工業機器人分派任務,如果遇到問題時,還能馬上補位,接管工作。”鄧世海說。
不斷進化的“四川造”機器人,也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在康養領域,中科源碼(成都)服務機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展臺將實景搬進了現場,幾款不同大小和功能的養老機器人正上演著智能養老的未來。在文旅方面,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帶來智能仿生恐龍機器人,讓“史前巨獸”和你一起暢游游樂園……漫步在展館內,“四川造”機器人紛紛“動了起來”,通過“十八般武藝”,向外界宣告著未來正加速到來。
四川企業忙著找伙伴
不僅要促成訂單,更要抓好落地
“你好,這個機器人產品多少錢?”
“不好意思,我們這個產品還沒有正式上市”
“那留給聯系方式,后面聯系。”
……
不到10分鐘的采訪中,李亞南數次被前來逛展的市民打斷,這也讓他感受到本次大會的熱情。“光昨天就加了上百個微信,其中不少是來談合作的。”
和李亞南有著相同感受的是馮振宇,參會之前,他帶了數百張企業宣傳冊,希望讓更多人了解企業,但會議才舉行了一天,宣傳冊就被一搶而空,以至于他不得不再去加印。“大家對機器人都很關注,尤其是一些制造類、商務服務類企業,需求十分旺盛。”
“四川造”機器人產品和市民互動。
需求旺盛,也對機器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活動中,不少川企的目標是尋找合作伙伴,提升產品競爭力。
會議間隙,馮振宇會到其他展臺逛逛,尤其是一些諧波減速器、超輕量一體化關節等零部件企業,是他的最愛。“我們目的明確,就是通過合作,讓機器人運動能力更強、體態更輕盈、成本更低,加速產品的商業化。”
同樣在活動中尋覓機會的,還有中科源碼(成都)服務機器人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許禎發,他要給機器人產品“找工作”“找實習機會”。
“康養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我們得抓住機遇。”許禎發說,目前,他們已經和北京幾家康養機構達成合作意向,未來,這些養老機器將到養老機構工作,提升服務能力。
除了搭建對接平臺,此次大會針對產業發展、創新應用、技術融合等議題設置了專業論壇。
“我尤其關注機器人量產的問題。”鄧世海說,機器人市場火熱,但如何規模化量產還是一個問題,這次活動來了不少全球頂尖的企業和專家,他們的研判,會讓技術路線、產業發展空間變得更加清晰。
忙碌也體現在展會外,多名四川的參展代表表示,他們在大會開始前幾天就到了北京,希望和當地上下游企業建立聯系,同時助推更多產品落地應用。“這段時間,一直在拜訪客戶,希望我們的‘車間主任’能夠在更多工廠兼職上崗。”鄧世海說。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