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華鎣河上的五星橋
川觀新聞記者 羅海韻 攝影 郝飛
“大橋一晃兩百年,如今連心又連網。”7月14日上午10點20分,廣安華鎣市慶華鎮五星橋廊檐下,73歲的村民張有會搖著蒲扇,招呼鄰居掃碼下載監測血壓血糖的APP。當天,廣安華鎣市慶華鎮與重慶市合川區雙槐鎮聯合舉辦文明實踐夏季主題日活動,川渝兩地近200名群眾像趕場一樣“打卡”。
一橋跨川渝,人心無邊界。五星橋橋長64米、寬6米,橋身高6.5米,是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由川渝兩地共同管理。以橋中為界,橋南屬重慶市管轄,橋北屬四川省管轄,橋面曾設立油鹽柴米交易市場,成為川渝兩地老百姓交換物資的紐帶。
如今,這座古橋橫臥在清澈的河面上,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橋頭堡”。站在石拱橋上,記者看到川渝兩地的自然分界線——華鎣河潺潺流過,橋體灰磚灰瓦,古色古香。
廣安華鎣市慶華鎮與重慶市合川區雙槐鎮共同舉辦的文明實踐活動。
當天,在廊橋一側,雙槐鎮平安辦的反電詐主題展板緊挨慶華鎮禁毒宣傳展板;而在另一側,兩地衛生院的“白大褂”擺開長桌,為村民測血壓、講知識。
“血壓有點高,要少抽葉子煙!”合川區雙槐鎮中心衛生院醫護人員蔣和玲一邊做記錄,一邊把宣傳單塞進村民周大爺手里。老人連連點頭:“我孫娃子也在重慶上班,你們兩邊一起搞活動,我們方便得很!”
合川區雙槐鎮中心衛生院醫護人員為村民測血壓。
“方便”二字,背后是兩地黨委政府的精細“繡花”。慶華鎮宣傳委員李啟軍掏出手機給記者看“新文明實踐活動日歷”,每季度都有新主題。“過去各唱各的調,現在同吹一把號。”李啟軍說,僅今年3月以來,兩地已聯合開展幾十場活動,從橋南到橋北步行不過5分鐘,讓“跨省服務”縮短到“抬腳即達”。
記者注意到,活動現場有位穿紅馬甲的年輕人,他與村民同坐一條板凳,在嘮家常中傾聽群眾心聲。一問才知,他是雙槐鎮雙門村黨支部書記劉鑫。“以前村民去華鎣鎮上辦事,來回半天;現在我們把文明實踐站搬到橋面上,大伙兒遛彎就把事辦了。”劉鑫還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機,“看,張婆婆會掃碼了,這就是我們的‘橋’上課堂。”
微風掠過,橋孔下粼粼波光,映出五顆閃閃的“星”。雙槐鎮村民彭興坤的家就在橋頭,她告訴記者,“以前沒修路時,村民就在橋上趕集。現在到我們慶華鎮買東西,依然從橋邊邊過,只走得到10分鐘。”正是這座樸實無華的五星橋,在川渝毗鄰地區連通“雙城生活”,讓跨省市來往成為群眾日常。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一座橋,便利于“雙城生活”!架起公益愛心的橋梁,這里是雙城文明之風最好傳播的地方
一橋跨川渝,人心無邊界。??
實戰增加效益
文明提質
川渝一家親
一橋跨川渝,人心無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