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巴山蜀水的守護者,是綠色發展的踐行者,更是美麗四川的建設者。他們,就是四川生態環保鐵軍。今天,“鐵軍風采”聚焦達州、瀘州兩名基層環保人,一起來看他們在平凡崗位守護綠水青山的故事……
達州市 耿向永
用“鐵腳板”守護碧水清流
“馬上要選址了,要多去看看現場,及時查漏補缺?!苯衲暌詠?,達州市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設,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耿向永作為負責人,格外忙碌,開展培訓、審核方案、現場指導,足跡遍布53個村,他連續兩個月起早貪黑到現場勘察,確保污水處理設施選址和工藝科學合理。
△圖為耿向永(右)開展流域水質快速檢測
十多年來,耿向永深耕水污染防治、飲用水水源保護以及農村生活污水和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等領域。大竹縣平灘河牛角灘斷面連續三個月水質告急時,他主動請纓,參與流域污染源調查,從專業角度協助當地制定攻堅方案,推動多方開展攻堅治理。
小流域污染治理期間,他風雨無阻跑遍全市6個重點小流域沿線,牽頭編制攻堅方案,推動流域水環境質量不斷提升。在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中,他和同事立足達州丘陵山區實際,編制試點實施方案,助力達州入圍全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地區。
一系列方案,從編制到落地見效,不僅需要扎實的理論功底支撐,更需要用“鐵腳板”的丈量,正如耿向永常掛在嘴邊的:“技術人員要多跑現場,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真正答案?!?/p>
瀘州市 唐潤梅
讓每一次執法都經得起檢驗
“案件的證據鏈必須完整無缺,才能經得起法律與實踐的檢驗!”近日,瀘州市生態環境局法規與審計科辦公室里,工作人員唐潤梅正專注于審閱案卷,向同事拆解證據固定要點與法律適用邏輯。
△圖為唐潤梅開展普法宣傳工作
進入生態環保系統近八年,從個案審查的微觀糾偏到執法體系的全局建構,從損害賠償制度破冰到全民法治意識培育,唐潤梅都積極參與。具體實踐中,她推動制定執法規范化制度機制20余項,牽頭剖析復議應訴案件10余件,聯合業務科室制定采樣程序標準15項,設計制定行政執法量化評估指標36項,帶頭開展普法宣傳,連續8年制作漫畫版環境違法案例手冊。
在辦理某公司擅自堆放固體廢物案時,面對執法人員關于拒不改正強制執行方式的困惑,她反復鉆研法律條款,比對同類司法判例,最終確認“直接依法代履行”的合法性,及時阻斷污染擴散風險,形成“調查取證-法律論證-執行落地”的完整鏈條,為同類案件辦理提供了范例。
扎根環保執法一線,唐潤梅深知肩上守護正義的責任,她坦言:“只有用嚴謹細致的‘繡花’功夫辦理每一個案件,才能織牢環境監管的‘鐵網’?!?/p>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