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5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四川生態環境開設“‘兩山’回響”專欄,分享我省各地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路徑、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生動實踐。為充分展示美麗四川建設成效,生態環境廳系統評估了2024年美麗四川建設工作,精選優秀案例,形成《美麗中國建設·四川在行動2025》成果集,今天,一起看美麗村莊的優秀案例。
內江市四方村:以“農旅興村·幸福四方”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幸福美麗鄉村
威遠縣無花果產業園
向義鎮四方新村一角
四方村是威遠縣無花果產業的發源地和核心區,村域內有1個4A級旅游景區、1個省級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示范村,被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為全國夏季“村晚”示范展示點。四方村圍繞“村莊干凈整潔、農業綠色低碳、生態環境優美”三大目標,創新“分散式治污”模式,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90%以上,獲評省級水美新村。建立“元‘覺’分”自籌機制(戶籌一元、門前六包自覺、積分激勵),實現生活垃圾收運覆蓋率達95.8%。采用“政府補助+村民投勞”模式,新建徽派民居50戶、風貌改造156戶。打造無花果博覽園、田園綜合體4200畝,帶動2000余戶村民年均增收1.1萬元。
廣安市牌坊村:紅色熱土上續寫著“春天的故事”
牌坊村一角
牌坊村新貌
牌坊村是一代偉人、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出生地,是全國文明村、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生態文明村。牌坊村創新提出“美顏+濾鏡”的全面振興模式,即通過黑化道路、改造管網,完善休閑廣場、公共停車場、旅游公廁、游步道、綠色長廊等基礎配套設施,開啟鄉村建設“美顏”模式。通過改造農房、庭院、農家樂和民宿,一體推進市政亮化、公共綠化、環境美化等人居環境提升工程,打開美麗鄉村建設“濾鏡”。同時合作共建牌坊村建川博物館聚落,推動紅色文化與民俗文化深度融合,開發精品紅色研學線路和5堂微黨課。
巴中市雙城村:“父親的村莊”繪就巴山美村新畫卷
雙城村鳥瞰圖
雙城村星空草坪
雙城村是著名油畫家羅中立作品《父親》的創作地。平昌縣立足鄉土村落、生態基底和產業基礎,深化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統籌推進農村環境整治、易地扶貧搬遷、危舊房改造等項目,把雙城村建成了田園景區、巴山美村。同時,雙城村堅持文旅融合、以文彰旅,深度挖掘“父親原鄉”特色IP,建成羅中立美術館、農創記憶館、生態傳承館、鄉村記憶館和鄉藝民俗酒店“四館一店”,催生多種新產品、新業態、新場景,成功打造集休閑度假、藝術創作、民俗民宿、鄉村美食等為一體的全齡段戶外樂園和康養產業集聚地。
阿壩州下草地村:九寨秘境,云上草地
下草地村自然景色
非遺文化?舞面具
下草地村是藏族白馬人聚居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傳承著登嘎甘?(熊貓舞)、?舞、南坪曲子和川西北藏族山歌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名錄。按照“全域整治、全民參與”的要求,明確“清死角、整河道、美庭院”三大任務,通過“網格化+精細化”管理模式及“村村響”廣播、微信群推送整治動態等形式,動員干部、網格員、群眾廣泛參與鄉村環境面貌提檔升級。打造白馬文化主題農莊、文化景觀步道、網紅玻璃棧道、國家級傳統村落、熊貓谷自駕游營地等串珠成鏈的旅游景點,構建集觀光旅游、休閑度假、文化體驗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產業體系。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