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下午,在成都市錦江區委組織部、錦江區委社會工作部、錦江區住建交局、錦江區市場監管局、錦江區總工會與共青團錦江區委的指導下,由成龍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街道總工會主辦的成龍路街道新就業群體“友好街道”建設啟動儀式,在轄區R29街區廣場熱鬧舉行。錦江區相關部門負責人、成龍路街道相關負責人,各社區代表、愛心企業代表,以及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等新就業群體代表們齊聚一堂,共同開啟新就業群體“友好街道”建設新篇章。
發布新就業群體友好政策
打造有溫度的“友好生態圈”
新就業群體是城市發展的“擺渡人”,也是基層治理的“生力軍”。為推動基層治理增效、服務拓面提能,有效回應群體權益保障的迫切需求,今年,成龍路街道根據“成都市暖新十六條”主要精神,通過“建陣地、優服務、強治理”,暖心制定了《新就業群體“友好街道”建設方案》與《新就業群體積分兌換管理辦法》,進一步解決新就業群體“急難愁盼”問題,營造有溫度、有歸屬感的“友好生態圈”。
活動現場,成龍路街道相關負責人首先發布了《新就業群體“友好街道”建設方案》。據介紹,成龍路街道聚焦“休憩難”“停車難”“進門難”“找路難”等問題。全力營造暖“新”社區、暖“新”商家、暖“新”醫院、暖“新”學院與暖“新”物業小站等多元化服務場景,織密全方位的暖“新”服務網絡。同時,通過倡導“騎手也是治理者”的理念,發出《致新就業群體流動黨員的一封信》,引導新就業群體黨員亮身份、擔責任,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
隨后,成龍路街道“幫幫龘”志愿服務隊隊長從積分獲取、兌換流程和兌換資源三個方面,為大家詳細解讀了《新就業群體積分兌換管理辦法》。該《辦法》不僅細化了志愿服務類、文明實踐類、活動參與類等8個方面的積分獲取規則,也明確了積分可兌換的全域式服務資源體系。后續,街道還將繼續擴大引入暖“新”資源,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調整和優化,進一步完善積分激勵機制,豐富積分獲取和兌換內容,助力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的雙向奔赴。
鏈接多元暖“新”力量
推動暖“新”行動再升級
今年2月初,成龍路街道聯合相關區級部門,面向轄區居民群眾、物業企業、外賣小哥等不同群體發布了3封《倡議書》,倡導多元主體積極營造愛“新”、暖“新”氛圍,讓轄區的居民群眾、新就業群體朋友們都能感受到成龍路的美好生活。記者了解到,《倡議書》發布僅一個多月時間,已有轄區30余家愛心企業、愛心機構加入“友好街道”建設行動之中。
活動現場,作為暖“新”醫院、暖“新”商家與愛心企業的代表們依次分享了他們的暖“新”措施。其中,針對外賣小哥工作強度大、健康意識較弱等特點,暖“新”醫院代表表示,將創新“精準化+公益化”服務模式,推出“暖‘新’護航”健康品牌,為外賣小哥提供無償義診、用藥咨詢、慢病管理、健康講座等服務。同時,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樹洞計劃”、贈送季節性“關愛包”、將新就業群體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措施,筑牢職業健康防線;暖“新”商家代表從開設“錯峰專屬通道”“云預約+快剪服務”與“夜間暖心窗口”,為新就業群體提供基礎理發服務,并聯合其他暖“新”商家打造服務生態鏈;愛心企業則為街道捐贈了10輛暖“新”單車。這些單車將用于轄區內的大型小區,解決騎手在小區內的送餐問題。
為了感謝他們在服務新就業群體、推動共治共建中的積極貢獻,成龍路街道相關負責人為今天到場的暖“新”企業和單位代表授牌。這不僅是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高度認可,也進一步激勵更多商家企業加入暖“新”行列。隨后,社區、小區物業企業與快遞“小哥”代表共同宣讀了《成龍路街道“友好街道”三方公約》,倡導社會各界共同維護和諧、文明的公共環境。
新就業群體常年走街串巷,對配送區域環境十分熟悉,在基層治理線索上報方面有著天然優勢。為了鼓勵他們參與社區治理,成龍路街道“幫幫龘”志愿服務隊特別聘請了5名新就業群體成為社區兼職“微網格員”,并為他們頒發了榮譽證書。
活動最后,錦江區相關部門、成龍路街道相關負責人共同上臺剪彩,標志著成龍路街道“友好街道”建設項目正式啟動。這一項目的啟動,象征著成龍路街道在深化新就業群體服務管理上邁出了重要一步。下一步,成龍路街道將繼續整合資源,深化服務創新,努力打造一個溫暖、包容、便捷的“友好街道”,推動更多新就業群體從“被服務者”轉變為“服務提供者”,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華西社區報記者 高昊焜 攝影報道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