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杰 宜賓觀察 侯曉梅
眼下,正值油菜田施肥的關鍵時期,在宜賓市江安縣四面山鎮糧油現代農業園區,沼液運輸車正穿梭于田壟之間,將處理后的糞肥均勻撒入土壤,為土地注入新的活力。
“糞肥還田,劃得來。”江安縣四面山鎮天泉村廣夕堂組家庭農場主楊海對“糞肥還田”綠色種養循環新模式深有感觸,養殖糞污曾經是他最頭疼的問題,處理糞污需要一筆費用,還要擔心處理不當影響周邊的群眾。“如今,令人煩惱的養殖糞污變成了農田土壤喜愛的糞肥,既節約成本又改善了環境,一舉多得。”
據悉,養殖糞污經過生物菌劑處理、送檢合格后,便能由專門的沼液運輸車運往各大種植基地進行施肥灌溉,達到‘變廢為寶’的效果。江安縣農業農村局糧油經作股股長董玉蘭介紹,目前已解決了全縣近40家家庭農場糞污問題,處理糞污近6萬噸,每年每畝地少施化肥20千克左右,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含量,農作物產量也在提升,實現了綠色環保、經濟效益雙提升。
據悉,江安縣2024年計劃實施“糞肥還田”綠色種養循環示范地10萬畝,目前已實施面積約5萬畝,預計在2025年大春季完成總目標。“預計實現畜禽糞污綜合資源化利用率93%以上,降低化肥使用比例5%,農作物產量提高 4%。”董玉蘭說。
“種養循環”一頭連接養殖場,一頭連接種植園。近年來,宜賓江安縣推進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項目,構建起種養結合、綜合利用的綠色種養循環發展新機制,讓“生態包袱”變成了“綠色財富”。“接下來,我們將堅持以種帶養、以養促種、種養結合的循環發展理念,提升土壤地力水平,改善農產品品質,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促進全縣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董玉蘭表示。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