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開江縣國有林場。受訪者供圖
川觀新聞記者 袁城霖
“昨天剛賣了20多只雞?!?月14日,達州市開江縣國有林場回龍工區主任丁時勇興致勃勃地準備再購買一批雞苗。他的妻子是林場的天保工程森林管護員,在林區散養羊、豬、雞等禽畜,年增收3萬余元。
發展林下種養,是開江縣國有林場各工區的普遍做法。在保護好森林資源的基礎上,林場推行“森林+產業”發展模式,鼓勵職工成立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村民一起發展,職工和村民的收入顯著增長,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多元化生態保護修復投入機制”“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行“森林+”改革,開江縣國有林場創新機制,走出一條保護森林提供生態服務產品的可持續發展新路,實現了“養林又養人”。
開江縣國有林場回龍工區。 袁城霖 攝
養林:森林覆蓋率提升15個百分點
開江縣國有林場的榮譽墻上掛著許多牌子,其中之一顯示其2019年被評為“全國十佳林場”。
“那時,林場改革剛實施兩年,林場發展日新月異。”開江縣國有林場副場長甄洪祥坦言,林場曾長期因企事業性質不明、經營方式不活等因素,管護人員流失嚴重、管護水平持續降低,發展一度陷入困局。
2017年,已成立45年的開江縣飛機播種造林管理站更名為開江縣國有林場,明確林場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并核定編制、建立內設機構和劃定13個工區,籌措資金贖買因歷史原因造成的近萬畝“分成林”。
改革卸掉了包袱,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成為開江縣國有林場的首要職責,森林撫育、封山育林等工作迅速鋪開,并整合周邊商品林進行補植補造。
“職工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干勁十足?!?986年入職林場的丁時勇回憶,全體職工一頭扎進大山。為充實管護力量,林場在41個編制之外,以合同制擇優聘請了32名天保工程森林管護員。
與此同時,國有林場的林區公路、防滅火蓄水池、飲水管道、電力線路、防滅火通道、管護站點用房等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全縣農村聯網公路等相關總體規劃,與工區所在鄉鎮同步規劃、同步實施,極大改善林場管護條件。
僅用5年時間,開江縣國有林場森林面積增長10%,管護面積達到3.57萬畝;森林覆蓋率提升15個百分點,增至歷史新高的91.43%。
中山柏育苗基地(資料圖)。受訪者供圖
養人:發展“森林+產業”營收2000多萬元
保護好了森林資源,開江縣國有林場干部職工開始思考如何產生經濟效益。“我們審視自身,最大的優勢是林場生態好、面積大,以及職工扎實的育苗技術?!闭绾橄檎f,“利用這些優勢發展‘森林+產業’,就是我們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
依托林場生態資源,開江縣綠色林下養殖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社員幾乎囊括了全體天保工程森林管護員,并從養殖擴展到黃精、金花葵中藥材和菌類、茶葉種植等,注冊商標“禽畜興林”,擦亮綠色生態品牌。
丁時勇告訴記者,林下生態放養,雞價不低于每斤25元,高出圈養不少。一些管護員還憑借優質農產品和森林風光,發展起了農家樂,進一步提高收益。
育苗技術也在輸出。開江縣林業局將“川東北油橄欖品比園”交給林場管理,林場整合縣屬林業國企力量建設套種示范基地,培育銀杏、楨楠和中山柏等名貴苗木。
“這些年在林場的技術指導下,林業國企已完成林業生態建設和林業產業經營項目近20個,累計經營收入2000余萬元?!闭绾橄檎f,通過實施“林業國企+專合社+農戶”利益聯結模式,帶動林場周邊800余戶困難群眾戶均年增收5000余元,林場專職護林員人均年增收近3萬元,實現了護林“養人”的目標,穩定了護林隊伍,反哺森林保護。
林下養牛。受訪者供圖
改革激活了開江縣國有林場發展的“一池清水”。如今,林場迎來了以改革撬動更大發展的新機遇——去年12月,開江縣國有林場被納入全國200個國有林場服務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建設名單。
開江縣國有林場已初步規劃“場外育苗、場內搞建設”2條路徑:租用場外集體林培育名貴苗木;引進資本在林場內進行高山草種試驗等林下產業發展。
9月下旬,開江縣國有林場將參加在北京舉行的一場“國有林場服務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培訓會”?!鞍颜叱酝?,我們就可以放開手腳干了?!闭绾橄槠诖?,持續推進“森林+”改革,讓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既讓森林得到有效保護利用,又能因地制宜發展好群眾致富經,可謂一舉兩得的好事!
開江“森林+產業”的發展模式,讓林業最大可能的得到保護,同時為人類活動留夠了從業休閑的空間,一舉兩得值得推廣。
努力尋找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
深化改革
在保護好森林資源的基礎上,林場推行“森林+產業+改革”發展模式建設多元化生態保護機制!
推進國有林場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