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王培哲/文 宜賓觀察 羅順/圖、視頻
竹筍在流水線上被剝去“外衣”、分切成細長的筍條,經過自動化分揀,制成筍干、筍衣、筍絲、腌筍、酸筍等產品。6月5日,宜賓市長寧縣四川豐泰吾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泰吾廚)生產車間內,8條生產線運轉不停,抓住春筍采收的尾聲,這里每天能產出十余噸各類筍制品。
2023年四季度正式投產,當年產值即超過2000萬元,這家竹筍加工“新秀”背后,是一家年產60萬噸鹽類產品的宜賓豐源鹽業有限公司。鹽化工和竹筍生產是怎么搭上線的?要從流水線下方數公里長的水管說起。
俯瞰豐泰吾廚加工車間。
從空中俯瞰,一條條銀白色的水管將加工車間與一旁的鹽業生產基地連接起來。竹筍加工過程中使用過的淡鹽水,被運輸到鹽業加工車間制成工業鹽,在這過程中分離出來的淡水被重新注入鹽井,再生產出竹筍加工需要的淡鹽水。這是公司自主研發的鹽水循環利用體系。
“一方面避免了鹽業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減少了直接排放對周邊自然環境的污染。”豐泰吾廚董事王犇告訴記者,2018年公司謀劃轉型升級,考慮到鹽化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公司立足長寧本地竹筍資源優勢,決定發展竹筍加工。
豐泰吾廚生產的筍米。
“聞聞看。”車間外,王犇掏出一把“筍米”放進記者手中,淡黃色的外觀,形狀與大米類似,散發出竹筍的清香。這種“筍米”實際由筍類膳食纖維和大米、淀粉等成分混合而成,具有烹煮方便、糖分含量低的特點,適合糖尿病人或減肥人士食用。其中,筍類膳食纖維的來源正是過去常被當作廢料的筍頭。
“一顆竹筍,筍頭的重量占到四成左右,浪費了實在可惜。”王犇說,公司發揮工業企業的“傳統技能”,將資源利用率最大化,在筍頭上做起了文章。公司正在與四川大學農產品加工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將筍類膳食纖維添加到烘焙糕點和奶茶飲品當中,增添筍類風味的同時減少糖類添加,生產出竹筍口味的奶茶、蛋糕等產品。
瞄準竹產業,提高附加值,是長寧縣近年來發展竹產業的重要思路。長寧縣現有竹林73.1萬畝,面積居宜賓第一、全省第五,年產竹材70萬噸、竹筍10萬噸。2023年,長寧縣實現竹產業綜合產值超110億元,帶動竹農人均收入超4000元。
做大“竹林經濟”,少不了竹產品精深加工。6月5日,四川長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盛新材)生產車間里,竹材在機器中被分解成頭發絲粗細的纖維,被擠壓成方塊形狀的原材料,堆成一座棕黃色的小山。這里剛剛結束技術改造,通過提升加工熱效率,生產能耗可以降低一成左右。
“我們的原材料是本地產的楠竹和黃竹,如果生產線開足馬力生產,一年可以消化30萬噸竹材。”長盛新材董事陳榮介紹,經過一年試運行,由宜賓林竹產業研究院研發的竹原纖維規模化生產成套關鍵設備去年底已在該企業正式投用。此外,公司還在和浙江農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宜賓林竹產業研究院等開展院企科技合作,推進竹原纖維產業化研究。
長盛新材生產的竹原纖維紡織品。
坐在竹原纖維制成的床墊上,最大的感受是清涼、透氣,這是竹原纖維的獨特優勢。陳榮解釋,竹原纖維具有棉和滌綸紗的特性,不僅可以替代玻璃纖維、粘膠纖維、塑料等化學材料,更有綠色環保、原料可再生、低污染低能耗、可降解等特點,可廣泛應用于紡紗、織布、非織造、無紡布等紡織行業。“現在竹原纖維產品下游推廣應用主要定位在床墊芯材和汽車內飾兩個重點領域,客戶群體包括全友家私、通用五菱、宜賓凱翼等企業。”陳榮透露。
市場不斷開拓,產能“箭在弦上”。今年初,長盛新材的規模化竹原纖維生產線項目一期建成投產,隨時可以根據市場訂單的需要調整生產量。追求更高的附加值,企業瞄準下一級市場,工廠旁邊,兩條板材生產線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陳榮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竹原纖維的市場價格約為每噸6500元,從竹原纖維加工成為板材,價值可以達1.5萬元至1.7萬元每噸,如果進一步加工為汽車內飾,每噸的價格還能再提高1萬元。“這是我們進一步延伸產業鏈的動力。”
目前,長寧縣正在對接江蘇等地的汽車配件制造商落戶四川長寧經開區,與長盛新材“打配合”。未來,長盛新材生產的竹原纖維可以就地加工成汽車內飾材料,借由鐵路、水路銷往全國。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