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業大學教授馬均(右三)帶著研究團隊成員查看播種機流水線工作狀況。
川觀新聞記者 張斌
正是水稻育秧時節,3月22日,記者在西充縣現代化科技育秧中心廠房內看到,育秧機器上一排秧盤排列整齊、稻種播撒均勻,暗化室內秧苗已探出“小腦袋”,四川農業大學教授馬均帶著研究團隊成員查看秧苗長勢。
“水有點多了,苗長了不利于機插,得排出一部分水。”馬均叮囑身旁的四川豐糧實業有限公司現場負責人馮羽翔。育秧中心的種子近期才栽進秧盤,由于擔心稻芽受凍,公司技術人員除了將溫室大棚進行恒溫、恒濕處理外,還采取了淹水保溫法。馬均仔細查看秧苗長勢后,提出了上述意見。
今年,西充縣提出“加快實施‘全域有機’三年攻堅行動”,不斷擦亮有機農業金字招牌,“大力提升農業機械化生產水平”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年初,西充縣撬動社會資本7400余萬元,修建了這座占地面積300余畝的智能化育秧中心,開啟智能有機育秧新模式。為保障育秧效果,西充縣農業農村局還為企業和科研院所牽線搭橋,促進雙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有了智能農機和農技人員共同‘護航’,育秧效率和出苗率更有保障。”馮羽翔介紹,育秧中心開通智能化水稻育秧生產線2條及蔬菜育秧生產線1條,每小時可生產2400盤秧苗,能將40天的傳統育秧周期縮短到30天內。
現代化科技育秧中心首批秧苗先覆蓋西充縣仁和鎮附近的有機水稻基地和有機蔬菜基地。待育秧中心全面建成投產后,所育秧苗可滿足5萬畝以上大田水稻栽植。
(西充縣委宣傳部供圖)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