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張斌 南充觀察 熊城 剪輯
2月13日清晨8點,霧氣還彌漫在嘉陵江畔的南充市蓬安縣錦屏鎮。此時,錦屏鎮中壩社區四組的蔬菜種植合作社已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近20名工人圍著清洗傳送帶,飛快地將一個個經過清洗的蘿卜裝進編織袋;車間后的生產基地,10多名工人蹚著露水將蘿卜裝上車輛,在他們身后,一簇簇水靈靈蘿卜還在地里晾曬。
而在合作社大門外,一輛裝滿蘿卜的大卡車正整裝待發。
“這輛車上運輸的蘿卜品種是‘迎冬2號’,全部發往俄羅斯和韓國。”蓬安縣長梁鄉冬春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黃冬春介紹,春節前,合作社陸續接到1500噸的蘿卜出口訂單,為了保障順利出口,合作社春節期間也不得不加班加點。
蓬安縣錦屏鎮中壩社區地處嘉陵江畔,土質上砂下黏,適合蘿卜的生長。黃冬春管理的蔬菜種植合作社單是特色蘿卜種植就接近50多個品種,銷往俄羅斯、日本、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段時間我們的特色蘿卜集中上市,出口最忙。”
俯瞰出口蘿卜生產基地。汪澤民 攝
由于這批訂單趕在了農歷春節期間,合作社還一度面臨在本地招不來工的“窘境”。為了順利保障出口,春節前,合作社在省內外招工平臺上發布信息,并且開出了包管食宿的條件,最終招來了40多名工人。
來自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普雄鎮的工人小武告訴記者,這個春節,他和愛人曲哈在蓬安的蔬菜種植合作社打零工,每人每天有300元至500元不等的收入。
“大年初二就開始上班。”黃冬春說,現在人員上足,“已經完成了訂單的60%。”
特色蘿卜能夠順利出口,離不開嚴格的品質把控。在清洗車間,記者看到管理人員李俊杰來回巡視。只見他反復叮囑工人把不合格的蘿卜丟進集中處理箱。
剛采收的蘿卜將運往清洗車間。 汪澤民 攝
李俊杰介紹,這批出口蘿卜品質有嚴格要求,如要求每根直徑必須達到6.5厘米到8厘米,長度在25厘米到30厘米,還不能有斷裂和糠心。在田間拔蘿卜、裝蘿卜進行初步篩選,進入清洗車間再進行二次篩選。“進入清洗車間,經過清洗、篩選、分級、裝袋、預冷共5個步驟,就可以裝箱出海了。”
黃冬春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按照近期市價,一噸普通本地蘿卜售價在950元至1000元,而一噸出口的“迎冬2號”蘿卜賣價可達1500元,“畝產和本地圓蘿卜基本持平,出口效益則更高。”
海報制作陳堃
(視頻素材由蓬安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曹雷拍攝)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新年新氣象,火熱的田間和車間生產氣象,讓合作社經營者和打工者都樂開花,大家的腰包都鼓起來了,這是最好的新年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