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海 周俊 川觀新聞記者 張敏
“秋冬管護是一年中茶園管理的重要環節,要及時開展除草、施肥、松土、修前管理……”8月28日一早,旺蒼縣木門鎮龍山村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石義良收到一條來自茶葉“茶園氣象站”的管護提醒消息。
雪白柵欄圍成的“茶園氣象站”就設置在郁郁蔥蔥的茶園里,雨量傳感器、空氣濕度傳感器、地溫傳感器等精準氣象設備一應俱全。每逢重大天氣變化過程前,“茶園氣象站”就會通過電視滾動字幕、短信、微信群等,將信息多種渠道告知茶農,以便他們提早應對天氣變化,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
8月28日,廣元市旺蒼縣木門鎮茶農開始秋冬茶園管護。陳紹海 攝
“過去茶葉生產天氣說了算,現在有了‘茶園氣象站’,可以提前采取相應的措施精準管護。”石義良說,今年清明前夕,氣象站通知春茶采摘時期多雨,他就提前進行采摘,“減少了近200萬元的損失。”
好天氣才能成就好茶。今年,旺蒼具依托“米倉山茶全產業鏈數據中心”,開展茶葉氣候品質認證,明確氣候條件與茶葉品質之間的對應關系。每一份茶葉都能擁有自己的二維碼,其中記錄著產地、所處海拔高度、生長時的氣候條件等指標和氣候品質認證等級。
天氣不好,也有保險兜底。“今年3月天氣快速回暖后,又突然出現大面積降溫,影響了茶葉品質。”四川三山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羅旭東說,當時正是明前茶采摘的旺季,幸好提前購買了茶葉天氣指數保險,成功獲賠1.66萬元,讓他有了保障茶園正常運行的底氣。
有了“茶園氣象站”的幫助,茶農管護茶園更加得心應手。陳紹海 攝
羅旭東說的茶葉天氣指數保險主要針對春季(1一4月)常見的氣象災害,如干旱、寒潮,保險公司按照對應的標準賠付。與傳統茶葉種植保險相比,天氣指數保險只需觸發理賠條件后,無需查勘核實實際受損面積。
“這樣可以提高保險合同標準化,大大簡化理賠流程,有利于農戶第一時間積極開展生產自救,減少災害造成的實際損失。”旺蒼某保險公司負責人以黃茶為例介紹,其保費由省財政補助 40%、縣財政補助 35%,茶農只需承擔25%的自費比例。
數據顯示,自2021年開辦茶葉天氣指數保險以來,旺蒼縣已累計有 100 余戶茶企、茶農享受到了 2000萬元風險保障,切實提高了茶產業抗風險能力。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要讓年輕人認識茶山、愛好茶山,心存茶山,把申遺推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