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袁敏
“認為只要不會超過法定辦理時間即可,沒有第一時間審查審批”“審批報告編制質量參差不齊,反復修改拖了時間”……7月26日,一場聚焦解決項目推進卡點、堵點、難點問題的專題會在達州召開,10余個市級部門現場剖析項目推進特別是審批環節的效率再提升。
今年前6月,達州34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占年度目標任務的85%,進入二季度全省“紅榜”;200個市重大項目上半年完成投資占年度目標任務的50.2%,完成“雙過半”任務,但也存在部分項目未實質性推進等情況。
選址用地是項目推進中重要的行政審批事項。達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現場梳理堵點,談到“有些項目因土地報批遲緩影響了進度,我們確保第一時間組織力量予以論證調整。”
“第一時間具體是什么時間?”達州市市長嚴衛東打斷發言。
“優化審批工作流程,重大項目一事一議、特事特辦。”達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表態。
“項目工作看似復雜,但總要選準工作的切入口。首先實現審批環節的‘緩堵保暢’,才能再談復雜問題的解決。”嚴衛東如是說。
達州市財政局針對政府投資項目資金支付、政府采購等工作存在的堵點進行逐一梳理,并現場給出10條工作措施,以進一步加快資金支付進度,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條條都說到了實處。”嚴衛東也給出提醒——對審批辦結時間的承諾條款不要加“原則上”這樣的含糊表述,“不要‘原則上’,只要‘按時上’。”
專題會現場,還特別邀請達州市高新科創、市產業發展公司等5家市屬重點國有企業參會,站在項目業主方的角度向市級主管部門現場發“點球”。
“審批資料反復修改提交都不能通過,由此帶來項目進度滯后,責任不能全部推給業主方。”“應大力推行容缺審批,提高通關效率。”……直擊要害,企業家們帶來審視問題的不同角度。
會前,達州市委目標績效辦對全市重點項目推進情況進行了全覆蓋巡察,發現有29個項目進度滯后。深入分析后得知,審批環節的來回往復,是導致進度滯后的因素之一。
“市里大會小會都在強調項目推進,一般力度的要求和號召力度還遠遠不夠,要從機制和制度上思考解決問題。”嚴衛東說,項目審批環節,要縮短時間、優化流程,最終推動項目形成更多的工作實物量。
會場上,參會的市級部門都領到新任務,3天內提交各自版塊優化后的項目審批流程清單。
會議結束,達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鄧建軍立即組織本系統相關負責人研究整改意見,全面梳理行政審批事項,“還要下大力氣縮短行政審批時間,切實推行拿地即開工、交地即交證、多規合一等多項審批改革。”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