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家壩村村史館
資陽觀察 楊蜀丹 川觀新聞記者 高杲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5月19日,記者從雁江區文廣旅局了解到,全區分布了含英民俗展覽館、川南剿匪資陽戰斗記憶館、晏家壩村村史館三座各具特色的鄉(村)史館。這些藏匿于鄉村的館中,通過一件件帶有時間記憶的文物與歷史“對話”,感受雁江厚重的文化底蘊。
含英民俗展覽館
含英民俗展覽館:鄉村藝術的一張文化名片
雁江區含英民俗展覽館位于雁江區豐裕鎮橫街子,于2017年9月28日建成,2018年3月正式對外免費開放。該館以原資陽縣豐裕鎮醬園子釀造廠、糖果廠、慧明宮遺址為基礎特色,是一家收藏、展示民俗文化的專題類展覽館。
含英民俗展覽館展覽面積1000平方米,有20多個展廳及多個室外展區,設有木雕藝術、銅器藝術、傳統中醫、農耕文化、書法藝術、陶瓷藝術、錢幣郵票、照明用具及七八十年代家具用品等50余個展示區,各類大小展覽擺件共3000余件。
在展覽館里,偶爾可以看到靜靜坐著慢慢欣賞的人,他們看藏品時,有的像在翻閱別人的事,有的像是在看自己過去的一個縮影……舊物件訴說著時代的變遷,反映了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描繪出了資陽經濟社會發展的壯麗歷程。含英民俗展覽館正是在保存這些彌足珍貴的“見證”,儲存大家的故事,以舊物志人生。
2018年8月,含英民俗展覽館進行陳列改展、規范設施,成為了當代學生開展鄉村教育、憶苦思甜的現實教育藍本,也是老一輩們記住鄉愁的載體,成為了雁江區鄉村藝術的一張文化名片。
川南剿匪資陽戰斗記憶館
川南剿匪資陽戰斗記憶館:雁江區首個剿匪紅色文化教育陣地
川南剿匪資陽戰斗記憶館位于雁江區伍隍鎮印合村1社,依托原長生鄉長生初級中學校舍實施改建和升級,2021年10月建成并對外免費開放,總建筑面積160余平方米,是雁江區首個剿匪紅色文化教育陣地。
川南剿匪資陽戰斗記憶館
記憶館以川南剿匪戰斗為主線,收集展出紀念獎章、征糧工具、槍支、馬燈等歷史物品百余件,以豐富的照片、圖表、實物、歷史文獻、征糧場景復原等多種表現形式,設置了三個展區、四個部分進行展示。
晏家壩村村史館
晏家壩村村史館:在憶苦思甜中體會到社會的蓬勃發展
保和鎮晏家壩村史館位于保和鎮晏家壩村、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內,兩河之口,交通便利,區位優勢顯著。晏家壩村村史館是民俗文化村史館,以建成一個集博物展覽、科普教育、科學研究、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文化場所為目標,主要收藏、展覽、研究傳統民俗文化和文創產品藏品。
館內現有向社會征集而來的藏品100余件,在文創產品展示廳和民俗文化展廳進行展覽,展廳分為五個展示區。民俗文化農耕區以地方歷史發展為重點,陳列展覽當地居民在農耕作業中使用的相關工具、器皿等;民俗文化非遺區以地方習俗和生活習慣為重點,陳列展覽當地居民在生活家居相關工具、器皿等;民俗文化非遺展示區主要以非遺為主,陳列當地手工制品竹編和剪紙;民俗文化藝術區以民俗藝術品為主,陳列藝術畫;文創產品區以文創產品為重點,列展覽當地傳統的有代表性的文創產品物件,反映現代當地人民的生活方式等。
村史館以復原陳列、分類陳列、輔助陳列為主要陳列方式,對具有歷史意義和科學意義的藏品進行歸類,配合講解和活動展示,折射出一個地區的精神文化程度。通過館內展出的藏品,參觀者仿佛坐上了時空隧道,體驗到當時的生活,在憶苦思甜中體會到社會的蓬勃發展,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