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貧困群眾穩定脫貧,2018年,開江縣組織100余名農業科技人才在全縣20個鄉鎮開展“農業科技下鄉、助推脫貧攻堅”活動,通過量體裁衣做規劃、因需施教搞培訓、因地制宜搞產業,厘清人、地、產業的關系,為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筑起致富路。
搞好規劃重推廣。根據貧困戶因病、因缺乏勞力和因缺技術致窮等多種情況,分類制定脫貧計劃,通過入戶走訪,與貧困群眾面對面交流,了解貧困戶家庭勞動力、生產養殖等情況,圍繞 “一村一品、一戶一業”思路,聚焦清脆李、椪柑、紅心蜜柚、脆紅李、大閘蟹、小龍蝦等傳統優勢產業,協助編制農業產業扶貧規劃,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2018年累計為貧困群眾制定2000余份產業扶貧規劃,在該縣累計推廣新品種136個、新技術75項,為貧困群眾早日脫貧開辟了新路徑。
抓好培訓重提能。在貧困戶培訓上下足繡花功夫,培訓內容緊緊圍繞貧困戶的農業產業規劃,實行“農戶點菜、專家下廚”,既緊扣農時,又注重實用,涉及創業技能、種養殖技術、合作社管理、設施農業等各方面知識,培訓方式強調學用融合,堅持集中培訓與現場指導相結合,把農戶請上課堂,把專家放到田間。2018年集中培訓850余次39000余人次,分戶培訓累計2700余次16000余人次,發放資料107000余份,孵化科技示范戶290戶、新型經營主體43家。
做好產業重發展。針對貧困群眾產業發展思路不清等難題,將農業科技人才分配到各鄉鎮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進行實地考察,圍繞前廂和后廂片區地勢、氣溫和現有產業規模等,結合資源特點,指導貧困群眾規模化發展特色產業,并在前期贈送種子肥料。據統計,今年累計贈送糧油種子1500余公斤,贈送肥料12000公斤,發展清脆李、椪柑、紅心蜜柚、脆紅李、大閘蟹、小龍蝦等特色產業17600余畝,為貧困群眾穩定和持久脫貧奠定了堅實基礎。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開江農業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