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將于9月8日至12日舉行。今天,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舉行發言人記者會,通報本次會議擬審議的法律草案主要情況。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將審議原子能法草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法草案、國家公園法草案、仲裁法修訂草案、法治宣傳教育法草案、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危險化學品安全法草案、生態環境法典總則編草案、生態環境法典生態保護編草案、生態環境法典綠色低碳發展編草案、國家發展規劃法草案、監獄法修訂草案、網絡安全法修正草案等。其中,很多修改與你我的生活息息相關。
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聚焦突出問題
關于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二次審議稿擬作出如下修改:一是規定國家對重點液態食品道路散裝運輸實行許可制度,并對發貨方、收貨方、承運的道路運輸經營者等有關主體的義務作出明確規定。二是對道路運輸經營者未取得準運證明從事重點液態食品道路散裝運輸行為規定相應法律責任,對未按要求進行重點液態食品散裝運輸的,加大處罰力度。三是對偽造、變造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有關運輸記錄、清洗憑證等單據,以及未履行有關查驗、核驗義務等行為,規定相應法律責任。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 黃海華:食品安全法此次修改采取“小切口”模式,急用先行,聚焦突出問題。根據各方面意見,我們主要在加強重點液態食品道路散裝運輸監管、加大違法行為懲處力度等方面作了進一步修改完善。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法草案有多項修改
關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法草案,三次審議稿擬作出的修改包括: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為城鄉社區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有關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加強基層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建設;完善監測報告制度,明確建立智慧化多點觸發機制和監測信息共享機制。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 黃海華: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高監測的敏感性和準確性,并加強監測信息共享。
此次即將審議的法律草案,還有多部涉及生態環境保護領域。
生態環境法典總則編草案擬提請二審
生態環境法典總則編草案二次審議稿擬作以下主要修改:充實完善生態環保督察、司法保障的內容;完善生態環境監測制度、完善相關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等;增加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三水統籌”的規定。
綠色低碳發展編草案二次審議稿擬增加鼓勵再生材料推廣應用、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內容;明確國家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并強化數據質量管理等。此外,綠色低碳發展編草案還擬專設“應對氣候變化”一章。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 黃海華:從法治層面表明了以中國方案積極參與和引領氣候治理,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的堅定立場。
國家公園法草案擬提請三審
關于國家公園法草案,三次審議稿擬作以下主要修改:一是堅持生態優先、從嚴保護,將“建設生態文明”作為立法目的,明確國家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二是增加國家公園自然生態和文化遺產協同保護的規定。三是明確國家公園可以作為特定區域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應當對擬開展的生態修復活動和原有居民生產生活活動等作出安排。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 黃海華:要求地方人民政府與國家公園管理機構共同保護國家公園周邊自然資源,合理建設周邊社區。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法律條文里的民生溫度、生態力度,讓這場會議的每一個“看點”,都成為人民生活的“盼點”與“落點”。
密切關注
注重食品安全
注重食品安全
收藏學習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