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媛
從巍巍太行到巴山蜀水,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扎根川東北二十載,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同時,始終將企業發展與地方繁榮緊密相連。作為中國石化在川重要能源基地,普光氣田累計生產天然氣超1300億立方米,在為長江經濟帶注入綠色發展動能的同時,以央企擔當書寫了企地融合發展的時代答卷。
產業興川:筑牢經濟發展壓艙石
8月,達州玖源化工有限公司的新材料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普光氣田堅持“開發一方資源 造福一方百姓”,通過多種方式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幫助達州市發展成為中國西部重要的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積極參與“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培育、“萬達開天然氣鋰鉀綜合利用集聚區”建設,打造“中國氣都”。
普光氣田建成投產后,達化專線啟動建設,從氣田接出的一根長50千米的管道,直連達工業園區,帶動了甕福達州化工、達州玖源化工、匯鑫能源等一批企業發展。
依托天然氣及硫黃等資源,達州加快從“資源產出地”邁向“產業崛起地”——以天然氣為原料發展精細化工、磷硫化工等,以天然氣為燃料發展先進制造業等。近3年,當地簽約落地10個百億級工業項目,產業轉型升級蹄疾步穩。目前,普光氣田每年為達州供應天然氣10余億立方米、供應硫黃近40萬噸,為達州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普光動能”。
氣田豐富的天然氣和硫黃資源,成為招商引資的亮麗名片。借此,達州成功吸引115家知名企業落戶,提供就業崗位超3萬個。氣田助力宣漢縣GDP連跨三個百億級臺階,實現了從“國貧縣”到“百強縣”的蝶變。
為支持達州的經濟建設,2011年,普光氣田與達州市政府成立了合資公司,實現了企業所得稅全面落地,至今已累計納稅超過222億元。
振興惠川:譜寫鄉村振興協奏曲
宣漢縣三墩土家族鄉大窩村,青瓦白墻的民宿群與巴山大峽谷的云霧相映成趣。這個昔日的深度貧困村,是普光分公司幫扶成效的生動注腳。
2015年,這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占比近30%的村落,成為分公司結對幫扶重點。三年間,190萬元幫扶資金精準落地:2018年90萬元專項改善貧困戶住房,讓土坯房變成窗明幾凈的磚瓦房;2019至2020年分兩期投入100萬元建成的扶貧培訓中心,成了村民學技能、謀出路的“充電站”。 借力巴山大峽谷景區開發,分公司協同地方政府完善了鄉村道路、改善了住房、完善了硬件措施,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推動大窩村實現“硬件”“軟件”雙提升。2018年,全村167戶貧困戶如期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1.58%。如今,村民們在景區從事綠化、環衛等工作,昔日窮山村已成“產業興、村莊美、村民富”的示范標桿。
產業振興的星火在巴山深處燎原。通江縣養兔廠的標準化兔舍里,2024年投入的20萬元專項資金正發揮效用:新建的飼料倉庫、防疫設施讓養殖規模擴大至3000只,優質牧草采購更讓存活率提升15%。宣漢縣普光鎮楊合村的60畝蔬菜大棚里,2021至2022年投入的60萬元建成的鋼架大棚,讓西紅柿畝產提高近三成。今年初夏,村民們捧著200多斤鮮嫩西紅柿送到公司食堂,這份帶著泥土芬芳的感謝,訴說“企業幫扶+村民實干”的共贏故事。
此外,該公司創新“物資直購”模式,累計對外協議捐贈805萬元,構建起助農采購體系。氣田周邊菜農的蔬菜、養殖戶的家禽,通過定向采購直供公司食堂,既讓職工吃上新鮮食材,又讓農戶年均增收8000余元。這種“以購代捐”模式,守住了農民“錢袋子”,豐富了職工“菜籃子”,讓鄉村振興的底氣更足、路子更寬。
援助惠川:共逐民生和希望的夢想
近年來,普光分公司持續投入教育幫扶,讓鄉村孩子的夢想成為現實。通過捐贈教學設施、捐獻助學金等,改善鄉村教育條件,幫助貧困學子圓夢。在宣漢縣,每年15萬元的助學金已連續發放多年,2023年資助的75名學生中,其中不乏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多年來通過捐贈教學設施、捐獻助學金等方式,改善鄉村教育條件,2024年向通川區、宣漢縣捐贈教育資金45萬元。從硬件升級到夢想護航,分公司用行動詮釋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教育情懷。
在衛生教育領域,普光氣田投資1000萬元,建成功能完善、設施齊全的土主中學,為數千名學生提供了一流的教育環境;設立“普光氣田助學獎勵基金”,為宣漢縣、通川區貧困家庭和留守兒童捐款、贈送學習用品和電腦,折合資金超200萬元;投資800萬元擴建宣漢縣人民醫院土主分院,使得當地醫療條件大為改善。此外,普光氣田累計投資4.8億元,新建、擴建、延伸道路200余千米,新建、改建大中型橋梁8座,顯著改善了駐地道路基礎設施條件。
此外,十九年來,該公司始終挺立在搶險救災最前沿。從汶川地震到瀘定抗震,再到“6·1”達州商貿城大火,累計參與應急救援千余次,出動車輛2206臺次、人員5140人次,成功營救群眾3600余人,挽回經濟損失超13億元。
(推廣)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