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何勤華 涼山觀察 王榮升
近日,在鹽源縣龍塘鎮十五股村,果農謝超鳳家的蘋果園里一片忙碌。五六個人在采摘蘋果,兩個人負責將采摘下的蘋果挑運至公路邊,另外七八個人在篩選、裝箱、裝車。大家各司其職、配合程度“滿分”。
鹽源蘋果。
謝超鳳家有蘋果20畝,其中目前正上市的為8畝早熟的嘎拉蘋果。在蘋果園,一個個紅蘋果綴滿枝頭,很多枝椏都被壓彎了。嘎拉生長周期短,口感香脆、多汁,受到市場歡迎。“今天這一車是運到山東棗莊的。”謝超鳳說,預計自己家今年的早熟蘋果收獲5萬至6萬斤。
蘋果裝箱。
鹽源蘋果有50多年的種植歷史,早已名聲在外。目前全縣種植面積為43萬畝,2024年年產量為70萬噸,綜合產值33億元。鹽源蘋果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全省的65%和75%,全縣蘋果從業人員約15萬人。
鹽源蘋果采摘。
記者從鹽源縣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鹽源縣的早熟蘋果預計產量8萬余噸,產值3.5億元,兩個數據均有望創下歷年最高紀錄,將實現鹽源蘋果市場供應的無縫銜接。
“我們將早中晚熟品種結構調整為2:3:5,同時嚴把質量關。”鹽源縣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李曉軍掰著手指細數,7月下旬以來,早熟蘋果陸續上市;8月底9月初銷售接近尾聲后,中熟的蘋果接續登場;10—11月,以富士為代表的糖心蘋果將大量上市。近半年時間里,都能吃到不同品類的優質鹽源蘋果。
鹽源蘋果。
當天在謝超鳳家果園里負責挑運的胡光旭,是該縣龍塘鎮下海村村民,“一挑有60——80斤,一整天下來,從果園到路邊,我要挑8000到1.2萬斤。”他說,自己家也種植了早熟蘋果,目前銷售已接近尾聲,今年,還打算將家里的一些品種,換為早熟的嘎拉、華碩品種,這樣來年可以提早占領市場。
在該縣興隆鎮蘋果現代農業園區,本地收購商陸成林也在指揮著工人們選果、裝箱、裝車。36歲的陸成林已有近20年的蘋果銷售經驗,憑借多年來的誠信,贏得了不少回頭客。他說,這車蘋果是運輸到北京的,由于自己前期把控很嚴,選的果都是品質上佳的,因此市場反響很好。
鹽源蘋果。
近年來,鹽源縣持續優化蘋果品種結構,已建立并形成了四川、重慶、云南和貴州為中心,輻射國內多省份,遠銷東南亞的龐大銷售網絡。
“大家在梯子上采摘的時候要注意安全,雖然這片果樹今年采摘后就要砍了。”在另外一片果園,謝超鳳提醒采摘蘋果的村民們。她告訴記者,這片果園種植時間久,果樹高,不利于采摘,準備今年改造為矮化種植。
近些年,鹽源持續探索蘋果矮化種植,目前已有近2萬畝,占全縣蘋果面積的4%。矮化栽培模式是世界蘋果生產先進國家普遍采用的栽培管理模式,鹽源計劃在5年完成改造和新植矮化種植蘋果面積8萬畝,實現總面積突破10萬畝,總產量超過40萬噸。
“矮化種植不僅方便采摘,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在其間套種糧食作物。”根據鹽源縣農業技術人員的測算,每畝果園通過間作糧食作物(旱稻),可以實現增產糧食200公斤左右,10萬畝可以增加糧食產量2萬噸。
一邊不間斷供應各品種優質蘋果,一邊推行糧經復合提升產值,鹽源蘋果正走出一條助農增收、品牌提升之路。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