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德陽觀察 周玉琴
“過期藥品屬于有害垃圾,請投入紅色有害垃圾桶”。近日,在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取藥的市民發現,藥房提供的免費藥品袋上多了一句清晰的提醒。這一貼心設計,引來不少市民點贊。
小小藥品袋成為垃圾分類“移動宣傳欄”。(圖片由德陽市生活垃圾分類事務中心提供)
“既為我們拿藥提供了方便,又學到了垃圾分類知識,一舉兩得!”市民劉先生拿著剛領到的藥品袋說。在他看來,這看似不起眼的小袋子,卻是垃圾分類宣傳的“妙手筆”。
這批定制藥品袋,是德陽市生活垃圾分類事務中心與市第二人民醫院聯合推出的公益宣傳載體,共計投放10萬個,全部采用可生物降解材質。通過“用藥場景+實物載體”的創新方式,將過期藥品應作為有害垃圾投放的認知,精準嵌入市民日常就醫流程中,實現“一次取用,分類入心”。
為什么要專門聚焦“過期藥品”?
據德陽市生活垃圾分類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過期藥品中含抗生素、化學毒素等成分,若與普通生活垃圾混合投放,容易在收運過程中發生泄漏,污染土壤、水源和大氣,直接威脅生態環境與公眾健康。盡管已被明確列入有害垃圾范圍,但在實際分類過程中,過期藥品卻是最易被誤投的品類之一。
此次“跨界協作”中,德陽市生活垃圾分類事務中心提供政策與資源;醫院則以藥房為宣傳觸點,借助日常發藥流程,高效覆蓋患者及家屬群體;藥品袋化身“移動宣傳欄”,實現“取藥即科普、帶回家即傳播”。一個個小藥袋,形成裂變效應,引導市民對過期藥品進行規范投放,為進一步阻斷過期藥品污染鏈、完善過期藥品專項回收處理奠定了基礎。
德陽市生活垃圾分類事務中心表示,此次嘗試證明:貼近民生的“小切口”,往往能夠破解環保宣傳“大課題”。未來還將推動垃圾分類宣傳與更多行業、場景跨界聯動,號召全民加入垃圾分類“行動派”,共同助力垃圾分類取得新實效。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