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營業執照曾是無數個體工商戶開業路上的第一道“門檻”。材料不齊、格式不對、內容有誤……每一個小問題都可能讓申請人多跑一趟政務大廳。9月2日,記者從成都市郫都區獲悉:一項基于AI人工智能的“智能預審”服務正在悄然改變這一現狀。
郫都區政務服務管理和行政審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申請人常因材料格式不對、經營范圍表述不規范、身份信息與地址信息不一致等問題,反復修改材料,“我們調研發現,約60%的申請人會因材料問題至少跑兩趟,‘材料不合格、白跑一趟’成為創業者反映最集中的痛點。”
針對這一痛點,郫都區政務服務和行政審批局依托AI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并上線了個體工商戶登記“智能預審”系統。該系統以現行個體工商戶登記審核標準為核心,相當于一位24小時在線的“云端審核員”,能自動完成材料“體檢”。
據悉,打開“郫都服務”微信公眾號,進入“我要辦事”模塊,點擊“智能預審”,按照提示上傳身份證照片、經營場所證明、登記申請書等材料,系統立即開始審核。5分鐘后,頁面彈出“預審通過”提示,還附帶“可直接下載打印表單,攜帶原件到窗口辦理”的溫馨提醒。
“系統會從三個維度把關。”相關工作人員解釋道,一是自動檢測材料格式、內容完整性、信息一致性,精準識別常見錯誤;二是問題精準定位,明確提示材料中出現的問題,一目了然;三是提交材料的清晰度,尤其是手寫部分,也能實時識別并提示修改。“申請人在家就能反復修改、提交預審,直到系統顯示‘預審通過’,避免了線下跑冤枉路。”
“以前我們每天要接待大量來咨詢、修改材料的群眾,解釋工作繁重。現在申請人通過線上智能預審后,現場我們只需要核對原件、正式錄入,辦理時長大幅壓縮。”郫都區政務服務管理和行政審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外,該服務支持同一材料多次提交、反復預審,既不限制提交次數,也不收取任何費用,真正做到“材料不過關,群眾不用跑”。
此次個體工商戶登記“智能預審”服務的上線,正是郫都區落實“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具體實踐。從“反復跑腿”到“即來即辦”,郫都個體工商戶登記的“智能升級”,不僅讓政務服務更接地氣,也為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創業之路“減了負、加了速”。
華西社區報記者 李玥林 郫都區政務服務和行政審批局供圖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