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金泉 文/圖
時下,自貢市三多寨鎮三多寨村的古梨樹群,正是梨香四溢、采摘梨子的豐收時節。果農們把賣梨的收入統統反哺到了古梨樹群的“身上”。這背后,是當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感人故事,演繹了一個個古梨樹保護的佳話。
古梨樹上掛著"營養液"的袋子。
古梨樹群生機勃勃 年年帶來花果經濟
9月2日,記者走進三多寨村的古梨樹群,只見一株株古梨樹掛著“大樹激活液”,有的剛采完了前期成熟的梨子,有的還沉綴著帶有絲絲甜香的貢梨(糖梨),整個古梨樹群綠葉青翠、枝繁葉茂,一派生機勃勃。
“三多寨的梨子,只要是自貢人,都曉得。”當天,自貢市沿灘區市民宋勇專程驅車約1個小時趕到梨園,表示要現采100多斤帶走。他說,“我今年是第二次來買三多寨的梨子了,這里的梨子又甜還不澀口,味道好,大家搶著買!”
三多寨村的古梨樹群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占地三四百畝。現已完成登記建檔和掛牌工作的200株古樹中,梨樹就占114株,此外還有柚子樹80株、古棗樹2株、荔枝樹1株、銀杏樹3株。
這段時間正是三多寨梨子的采收時節,三多古寨景區管理員葉國華在一天前剛剛發了幾十斤梨子到成都。他介紹,“這些古樹梨,有高梨、筒子梨、貢梨(糖梨)等品種,從每年7月初可采收到9月中旬。現在只有貢梨(糖梨)了,已接近采收尾聲。這些梨子按個頭的大、中、小來賣,每斤分別賣5元、3元、2元。”
葉國華在為下訂單的市民采摘梨子。
葉國華介紹,每年賣梨的數萬元收入,都歸三多寨村經濟聯合社所有,用于古梨樹群的管護。
“除了每年有梨子可以采之外,我們還依托古梨樹群持續舉辦了26屆‘梨花風箏季’,這都是純公益性的,不收門票,活動期間游人如織。”三多寨鎮副鎮長肖文樺說,“這樣,我們的農戶以及附近的小商小販,就可沿路擺攤設點,銷售我們的徐家大蔥、聯合香蔥、長河花菜、楊柳芭蕉芋粉條等農副土特產品,實現增收。”
古梨樹曾經吃“低保” 而今管護有著落
當天,葉國華一邊組織著古樹梨的采收,一邊對接著各地有買梨需求的客戶。他高興地說:“今年的葉子更綠了,梨子個頭更大、更甜、更好吃!”
為啥今年的梨子更好吃呢?隨后,葉國華向記者講述了有關古梨樹群保護的故事。
原來,三多寨的古梨樹群,過去的保護經費時有時無。每年賣果的數萬元收入以及鎮政府倒貼10多萬元,根本不夠維持古梨樹群的日常管護。
一位自貢市民正在展示剛買到的三多寨梨子。
葉國華說:“我們只能在看到梨樹生病時請專家來看,梨樹被風吹倒了就把它扶起來,只能勉強保障基本的存活率。”肖文樺說:“這就相當于讓這些古梨樹吃‘低保’。”
轉機出現在去年。去年5月底,大安區出臺了《大安區三多寨鎮古梨樹群保護管理辦法》,并于去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一是建立古梨樹群保護“休養生息”制度,每年6月至8月,12月至次年2月作為古梨樹群管理養護重要時段,除開展巡查、施肥、澆水、除蟲、除草等正常養護外,還暫停對外開放,減少人為干擾;二是區財政每年預算安排20萬元,主要用于古梨樹群調查認定、搶救復壯、管理養護、宣傳培訓、科學研究等工作。
“有了這筆錢,再加上每年古梨樹群銷售梨子、柚子、荔枝等水果的收入和近兩年我們創新開展‘古梨樹群守護行’古樹認領活動籌集到的社會資金,全部反哺古梨樹群,鎮上就不需要倒貼錢了。”肖文樺說,“今年以來,我們就用這些經費,采購了背負式除草機、打藥機等設施,還為古梨樹群圍起了竹籬笆,請了專人對古梨樹進行施肥、打藥、除草、修枝等日常管護。”
“最近兩三年,我們還對死掉的老梨樹進行補植,以及利用古梨樹群的空地新栽了700余株黃花梨、翠冠梨、秋月梨,現在已初掛果了。”葉國華說,“等到大量投產,賣了錢,我們就能把古梨樹群管護得更好了!”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