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星宇 川觀新聞記者 張斌 攝影報道
9月3日,“歲月記憶:國寶西遷與高校入川”特展在成都博物館拉開帷幕。展覽以全民族抗戰時期文化內遷重要歷史事件中的國寶南遷、高校內遷四川及文化名人匯聚巴蜀堅持抗戰為切入點,以檔案、圖片、文物結合影像資料的形式,呈現四川人民與全國人民一道守護中華文化的生動點滴,以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動人民群眾接納內遷同胞、開展抗日救國運動、凝聚民眾精神等的生動事跡。
策展團隊成員朱寒冰介紹展覽
據成都博物館策展團隊成員朱寒冰介紹,本次展覽共分為國寶西遷、學府入川、賡續傳承3個章節,展期持續至11月30日。
在展覽的第一章節中,展示了國寶南下西遷、棲身巴蜀兩部分內容。近兩萬箱文物、耗費10余年、橫跨數萬里,循著國寶南遷、西遷再到東歸的迢迢足跡,讓觀眾真切感受在文物押運的艱難歷程中,“人在文物在”的鏗鏘誓言,觸摸守護者們用生命踐行承諾的赤誠。
西遷文物
重現華西壩 “五大學” 聯合辦學的盛況,重溫朱自清等學者在此授課的盛景,回望李莊古鎮32名鄉紳聯名上書接納同濟大學等學術機構的俠義熱情,追溯梁思成、林徽因等大師在此深耕學術的過往……展覽第二章節“學府入川”,回望了內遷高校與四川大地的雙向奔赴,看這些學府如何在扎根川蜀的歲月里反哺這片土地,為當地播撒知識的種子,更見證它們如何孕育出今日川渝地區高等教育的蓬勃格局,讓文脈在傳承中生生不息。
第三章節“賡續傳承”聚焦在烽火淬煉中開啟時代新章。全民族抗戰時期,地處大后方,四川接納了最大規模的內遷機構、企業、高等學校、社會團體以及難民。抗戰勝利后,遷川機構與文物雖重返故土,但與四川人民的羈絆早已融入祖國山河。
朱寒冰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展覽,帶領觀眾了解四川人民在抗戰時期為守護中華文化作出的努力和貢獻,一同見證烽火歲月里文脈的賡續,共赴新時代文化傳承的新程。”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