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樊邦平 文/圖
最近,98歲高齡的孟憲華常常夢回沂蒙山區。
80多年前在沂蒙山區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畫面總是浮現眼前,也會想起戰友犧牲前的音容笑貌。
在夢中,戰友們常常會問,“日本鬼子”投降了嗎?新中國是什么樣子?
每當這時,孟憲華總會淚眼婆娑地告訴大家:今日的中國就是我們最初想要的樣子,“日本鬼子”已經投降80年了,現在的年輕人過得很幸福,你們安息吧!
孟憲華,四川監獄的一名離休干部,也是定居在成都的一名抗戰老兵。1941年,為了趕走日本侵略者,年僅14歲的他告別家人,參加了八路軍,跟隨部隊在山東沂蒙山區同敵人周旋戰斗。歷經戰爭洗禮,他也從槍都抗不動的“小八路”成長為了英勇的抗日戰士。
圖為孟憲華獲得的各類榮譽勛章。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8月29日,在成都的住所,記者采訪到了孟憲華,近距離聆聽這位昔日“小八路”的抗戰歲月。
圖為孟憲華在家中閱讀抗戰書籍。
貧苦少年參加八路軍
因年紀小差點被“退回”
1927年1月,孟憲華出生在山東省沂南縣的一個佃農之家。
童年時期,日軍闖入了孟憲華的家鄉。看到日軍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立下志愿“要去當兵打仗,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
1941年初,一支八路軍部隊來到孟憲華的家鄉附近,聽到消息的孟憲華立即去報名參軍。
“當時由于營養不良,再加上年紀尚小,我看起來很瘦弱,一開始,八路軍的招兵負責人不同意我參軍。”孟憲華告訴記者,后來他就悄悄留了下來,主動給部隊的后勤戰士們幫忙打下手,在同大家打成了一片后,他也跟著大部隊挺進了沂蒙山區的深處。
后來在部隊的一次突圍中,身材瘦小的孟憲華從受傷的日軍手中繳獲了一支步槍,部隊首長看到這個小伙如此勇敢,最終才同意他正式入伍。
“我加入的是八路軍沂河支隊,那會兒我個子才到大部分八路軍戰士的胸口,也扛不動槍,我被安排當了一名通訊員。”孟憲華回憶。
1941年冬天,日軍調動5萬人馬,瘋狂撲向魯中抗日根據地。在上級指揮下,我軍第115師將士迅速行動,大家化整為零,以排、連為單位,在各地組建游擊隊、武工隊、民兵,動員老百姓參戰抗日,挫敗了日軍在山東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掃蕩。
那是孟憲華當兵后第一次打仗,小小個子的他和戰友一起伏擊日軍,也由此開啟了同日軍直接作戰的歲月。
圖為孟憲華家中珍藏的“抗屬優待證”。
敢打敢拼無畏無懼
小小通訊員成長為抗日勇士
1943年春天,沂河支隊一直在打伏擊,多次消滅日軍的運輸隊和小股軍隊。日軍急紅了眼,調集了優勢兵力企圖圍殲沂河支隊主力。
一天,日軍派出騎兵在公路上走走停停,想引誘沂河支隊出現。當時沂河支隊隊員已埋伏在公路兩側,戰斗一觸即發,形勢十分危急。在這個關鍵時刻,沂河支隊支隊長憑借多年的作戰經驗,識破了敵人的陰謀,命令孟憲華立刻通知部隊以最快速度撤出戰斗。
“我當時剛跑到河邊,就與‘日本鬼子’撞上了。怎么辦?沒有選擇啊,我當時馬上舉槍就打,一邊打一邊大聲向附近的部隊叫喊,通知大家趕快撤離,一時,槍聲大作,大家聽到聲音后馬上就撤退了。”如今,回憶起這段歷史,孟憲華仍然心有余悸。
在撤退時,孟憲華落在了最后,他拼命奔跑著追趕上了部隊。這時,孟憲華看到一名戰友的右臂被子彈打穿了,槍落在地上,撿不起來。他趕快跑過去幫忙撿槍,但沒跑幾步就被日軍的子彈打穿大腿,幸好掩護撤退的部隊趕到,孟憲華才得以安全撤出。戰斗結束后,孟憲華因及時鳴槍報警,避免了更大傷亡,得到了表揚。
時間來到1944年秋天,抗日戰爭的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當時魯中部隊奉命攻打漢奸王洪九部,因為我軍主力部隊傷亡很大,孟憲華便主動報名到陣地上去搶救傷員。
在運送傷員時,孟憲華又被敵人的機槍打中了右腰部,但為了搶救傷員,他顧不上流血的傷口,堅持把傷員背下了陣地……
從1941年到1945年的5年間,像上述的戰斗,孟憲華參加了多次。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孟憲華感慨無限,“雖然每一次戰斗都充滿了危險,有人負傷或犧牲,但每一次,大家都會英勇沖鋒,無畏無懼。因為我們深知自己身上肩負著民族解放的使命,我們深信,中國必勝,正義必勝,‘日本鬼子’必敗。”
圖為1944年9月,部隊打下山東諸城縣時,孟憲華(左)和戰友拍的合影。
硝煙散盡,老兵們漸漸遠去。如今的中國正闊步走向現代化,在成都安享晚年的孟憲華常常會給后輩們講述當年的抗戰故事,并叮囑他們要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多做對社會有益的事情。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