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裴玉松 文/圖
“大家好,有關養土豬的問題,隨便問……”9月1日下午3時,“微牧農莊”負責人李培寧準時出現在直播間。兩個小時里,他耐心地解答土豬養殖方案設計、養殖場糞污處理、日糧配比等問題,幫助粉絲們更好地養豬。
這位有著40多年養豬經驗的“李豬倌”,被網友稱為“雅南豬爸爸”。雅南豬是國家重要的畜禽遺傳戰略資源,也是四川地方土豬種代表之一。這頭東漢“走”來、有著2300多年歷史的中華土豬,卻在2007年前后瀕臨滅絕。20年前,李培寧回到家鄉成都市邛崍市,開展雅南豬保種、育種、推廣等工作,希望讓雅南豬重回消費者餐桌,喚醒舌尖上的“兒時味道”。
保種:翻山越嶺尋豬
李培寧和雅南豬資料圖。受訪者供圖
南北綿延250多公里的邛崍山脈人跡罕至,是“國寶”大熊貓、“植物界活化石”珙桐等許多珍稀動植物棲息地。兩千多年來,雅南豬也在這片區域廣泛分布、繁衍生息。這頭適應性強、抗病力強、善吃草耐粗飼、肉質鮮美的土豬,曾深受農戶喜愛。
然而,雅南豬的靜好歲月,被外種豬的到來打破了。20世紀80年代,四川省開始大量引進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的外種豬。四川農業大學教授李學偉介紹,雅南豬等中華土豬普遍存在生長緩慢、瘦肉率低、飼料轉化率低等短板,農戶大多選擇養外種豬而非土豬。
2000年,雅南豬走到了瀕臨滅絕邊緣。“我們還是要做點事,為子孫后代保留下這頭土豬。”李培寧還記得同學李學偉當時說的話。2007年前后,國家推出了中華土豬種的保護和支援西部建設等相關扶持計劃。彼時還在海南省養外種豬的李培寧,決定帶著養殖經驗、資金返鄉籌建保種場,將雅南豬保護起來。
雅南豬具有適應性強、善吃草、耐粗飼、肉質鮮美等優點。
為了尋找到純正血統的雅南豬,李學偉、李培寧等組成尋豬隊,扎進邛崍山脈深處,挨家挨戶找豬、選豬。有時,尋豬隊每天要步行20多公里,穿越叢林、翻越高山。有的地方沒有路,他們便用刀開出一條路。與身體上的疲憊相比,最難的是找到一頭“夢中情豬”。李培寧告訴記者,當時純正血統的雅南豬很難找到,基本上是一公難求。
經過3個多月的艱辛努力,尋豬隊還是收集到1000多頭雅南豬。慶幸的是,因邛崍山脈的封閉性,雅南豬還沒被外來基因完全污染。通過甄別鑒定、提純復壯等,留下了100多頭。李學偉團隊隨機抽取了50多頭樣本做基因檢測,發現這批雅南豬有99%以上的純度。
這為雅南豬保種場的建設、保種育種,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
育種:破解土豬密碼
雅南豬原種場內的豬仔。
保種是傳承,育種則是發展。
8月21日上午,記者跟隨李培寧前往位于邛崍市固驛鎮的全國唯一雅南豬原種場實地探訪。這處占地400余畝的基地內,雅南豬原種包括育種群常年維持1100頭左右。如今,基地每年可累計出欄種豬、豬苗、育肥豬等約2萬頭。
雅南豬保種開始不久,李培寧便創建了“微牧農莊”,負責雅南豬的純種選育、養殖、市場開拓等工作。雅南豬等中華土豬長期存在著生長周期慢、肥肉率高等問題。這意味著,雅南豬的飼料成本更高、飼養人力投入更多。要提高雅南豬市場競爭力,適應市場需求的多樣性,基因改良迫在眉睫。
李培寧給記者展示雅南豬肉。
2014年,一場破解土豬生長密碼、優化生長性能的征途正式開啟。這一年,李培寧與李學偉領銜的四川農業大學豬遺傳育種科研團隊開展合作,將現代育種技術運用于雅南豬性能的優化,改良雅南豬性能。10多年來,該項工作主要經歷了選育雅南豬本土品種、提升繁殖性能,以外種豬為父本、以雅南豬為母本進行雜交篩選,進行橫交固定(具有優良性狀的個體相交配,以使優良性狀在后代群固定)等重要階段。
2022年,四川農業大學豬遺傳育種科研團隊曾組織了一次雅南豬“減肥”的現場屠宰性能測定實驗。各項數據讓李培寧、李學偉等感到振奮:頭胎母豬窩總產仔數就接近12頭,胴體瘦肉率從40%提升至55%,165天就能長到200斤以上,屠宰率達75%。李學偉表示,雅南豬的肌內脂肪、系水力、肉色和胴體品質細膩鮮香等優質性狀均被保留,依舊可以讓消費者品嘗到小時候的回鍋肉味道。
播種:曙光就在前方
羅佳松飼養的雅南豬。
樂山市井研縣一處黑豬養殖基地,上千頭雅南豬正健康成長。今年5月,養殖場負責人陸某威無意間刷到了“雅南豬爸爸”的視頻,選擇了養雅南豬。“從養殖場方案、種豬配置、日糧配方直至種什么草等,他都毫無保留地免費給我分享。”這讓陸某威非常意外。
2年前,李培寧開通了新媒體平臺,以短視頻形式,分享自己的養豬經驗。記者瀏覽發現,這些視頻重點介紹土豬養殖“雷區”,剖析土豬養殖盈利的復雜性等,具有較強的實用性。部分“鐵粉”還從全國各地趕來,當面請教李培寧,尋求實操方案。
“只有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怎么養好賣好土豬,形成良性循環,才能讓雅南豬等中華土豬真正有生命力。”這是李培寧信奉的理念。陸某威等粉絲,不同程度地從李培寧的傳授里獲益,又將好的理念帶向全國各地播撒,匯聚中華土豬復興的星火。
以雅南豬肉為原料,李培寧研發的罐頭。
除了分享養殖經驗,李培寧還全力推動雅南豬回農村、進市場。10年前,他秉持著“藏種于農”的想法,向成都市邛崍市、雅安市雨城區等地村民免費贈送良種雅南小母豬,并手把手指導科學養殖。走進成都市邛崍市夾關鎮草池村羅佳松家中,簡陋的豬圈養殖了50多頭雅南豬。“以前養的人少,現在村里又有20多戶在養雅南豬了。”羅佳松說雅南豬成了家里主要收入來源。
這些年來,中華土豬市場銷售額每年幾乎以10%的比例增加,行業逐漸進入發展復蘇期。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李培寧發現購進雅南小母豬、豬精的養殖戶越來越多。這讓他看到了前方的曙光。
如何總結這些年的堅守?“一個字:值!”他說。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