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燦紅
8月29日,第三屆農作物轉化體性狀對比試驗現場觀摩活動(四川)在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高技術育種試驗基地舉行,來自全國的性狀研發單位、育種企業及科研教學機構的200余位代表現場觀摩了試驗成果。本次活動首次落地西南生態區,旨在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快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的決策部署,推動優秀轉化體的篩選、挖掘與產業化應用,加強科研單位與企業的深度合作。
活動現場。
據悉,本次活動由農業農村部科學技術司指導、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主辦,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承辦,共承接46份參試材料,包括13個轉化體和33個品種(包括 30個玉米和3個大豆),系統呈現靶標害蟲抗性、目標除草劑耐受性等目標性狀,以及關鍵農藝性狀的田間實際表現。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永紅表示,為提升數據獲取效率和試驗價值,實現“一次試驗、多重目標”,與往屆相比,本次觀摩活動將性狀對比試驗與生物安全評價法規試驗相結合,為生物育種研發降本增效提供了新路徑。
抗蟲玉米品種。
記者在現場看到,46份參試材料均設有對照組,整齊排列在參觀路線兩側,方便專家與企業代表直觀對比生物育種與常規育種在目標性狀和農藝性狀上的差異。
在抗草地貪夜蛾展示區,未導入抗蟲基因的玉米葉片蟲蛀孔洞密布,而轉化體材料則葉片完整、長勢良好。重慶中一種業有限公司玉米事業部負責人張偉現場觀摩后感慨道:“非常震撼!西南地區玉米蟲害嚴重,傳統育種難以突破,我們必須加快利用生物技術推動品種升級。”
觀摩會現場。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繼續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目前我國已有52個農作物轉化體獲得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生物育種產業化初見成效。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轉化體合作簽約儀式,四川農業大學、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等5家性狀研發單位,與四川川單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四川正紅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四川蜀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育種企業達成合作,推動優良性狀快速落地轉化。
簽約儀式現場。
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轉基因生物安全檢定處處長陳紅表示,轉化體研發要聚焦抗逆、優質、高效等產業急需性狀,強化原始創新,避免低水平重復,推動我國生物育種從 “跟跑”向“領跑”跨越。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總經濟師李宇飛強調,種業企業應主動對接科研單位,加速成果轉化,讓好性狀真正變成好品種、好產品,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堅實支撐。
本次觀摩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展示了生物育種的最新技術成果,更打通了“科研-產業”對接的區域通道,為西南生態區農作物品種改良和產業化應用注入強勁動力。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