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一場比賽,玩遍一座城”
“跟著演唱會去旅行”
“深度文博探索游”……
文旅消費是擴大內需的有效途徑
也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的
重要載體
近年來
“文旅+百業”“百業+文旅”
在三臺生動詮釋
推動文化、體育、旅游、農業等
產業融合發展
催生的新產品、新業態、新場景
成為三臺文旅消費的新熱點
不斷激發文旅市場生機活力
8月28日,中共三臺縣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明確提出,深化“文旅+百業”“百業+文旅”,縱深推進資源提升、業態融合、主體培育、環境優化等重點工作,全面形成板塊聯動、業態多樣、區域協同的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為推動三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充分發揮文化賦能、旅游帶動作用,不斷將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縣文廣旅局局長唐子淇表示:“我們將聚焦提升文化影響力,圍繞打響‘中國麥冬之鄉’‘四川足球之鄉’‘劍南名都’三大IP,深入推進相應文化的保護、研究、展陳、宣傳和推廣,將建設文化強縣落到實處?!?/p>
“文旅+百業”“百業+文旅”并不是簡單做加法,其核心在于融合。全會提出,加快發展文旅多元業態,推動“農業+文旅”“賽事+文旅”“演藝+文旅”“研學+文旅”“商業+文旅”深度融合。
在三臺,“文旅+”從來不是一句空話。近年來,我縣緊緊圍繞“建設綿陽副中心、爭創全國百強縣”目標,深入實施文化強縣戰略,將文旅深度融合擺在突出位置。文旅與百業的碰撞,正持續催生“1+1>2”的化學反應。
魯班鎮的“水美鄉村”項目吸引“新村民”入駐,他們開辦漁家樂、茶吧,用直播帶貨推廣魯班特色。今年“五一”節期間,當地依托魯班湖天然水利優勢,推出“海陸空”三維立體娛樂矩陣,日均吸引超5萬人次游客“打卡”體驗。
團結水庫畔,青少年軍事特訓營的實戰化場景吸引大量學生參與。模擬戰場、生命救援課程、國防科技展,讓孩子們在體驗中厚植家國情懷。營地負責人透露:“今年已接待2700余名學生,未來計劃擴展至3萬人次,同步開發水上運動、生態科普等課程?!?/p>
潼川古城引入木刻、剪紙等7個非遺項目,打造沉浸式劇本殺、NPC互動等新場景。今年,已吸引游客150余萬人次帶動消費1.2億元。三臺木刻傳承人楊璟珩說:“讓三臺特色的傳統文化,不再只是寶貝,更能成為推動咱們縣發展的新流量、新產業!”
依托籃球、足球等各項體育賽事,我縣創新推出“觀賽禮包”,整合賽事門票、餐飲住宿、景區游覽等多重優惠,吸引大批體育愛好者前來觀賽旅游。
……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當前,文旅業仍具有新興產業的典型特征,在增長勢頭和發展空間方面潛力很大。此次會議通過的《中共三臺縣委關于促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推動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到2027年,我縣規模以上文化和旅游企業達到15家,旅游總花費達到100億元;到2030,文旅品牌更加響亮,產品供給更加豐富,場景體驗更加優質,消費動能更加強勁,文化強縣建設邁上新臺階等目標。
面對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在“文旅+”的大環境下,如何讓目標變為現實?
全會給出的答案是:要全力優化提升文旅服務環境,強化文旅基礎設施配套;要做好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摸清全縣文物底數;要促進文化深層次挖掘研究;要全力整合提升重要旅游資源,打造“劍南名都”“神秘郪國”“軍事特訓”“野趣親子”主題旅游線路……
一套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為我們指明了清晰路徑。大家紛紛表示:“當好‘科技合伙人’,為三臺文旅發展打造智慧文旅的‘數字底座’;加大加強基礎配套設施的投入,做到‘引得來游客,留得住游客’;探索出一條文化保護傳承與旅游活動相輔相成的發展路徑……”
從“文化獲得”到“幸福共享”
文旅融合的成效
最終要落在市民的獲得感上
當文旅與百業共舞
當傳統與現代交融
三臺的“人文煙火”與“心安之所”
正從藍圖變為現實
一座充滿溫度、洋溢活力、綻放未來的城市
正蓬勃崛起!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