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宸羽 劉雨微 川觀新聞記者 祖明遠 綿陽觀察 付江
8月28日,看著不遠處新建的安江干渠安州段,綿陽市安州區花荄鎮九合村村民周祥平站在地邊,開始期待今年的收成。“以往種水稻要看天吃飯,而安江干渠通水后,我家能多栽三四畝秧苗,讓人心里踏實,隨時想用水,隨時就可以放。”
安江干渠安州段主體完工。 劉雨薇 攝
安州區地形以丘陵為主,水資源分布不均衡,河東地區農業灌溉長期依賴“望天田”。近日,總投資1.1億元安江干渠安州段主體工程順利完工,始于黃土鎮江池村的馬道梁子,終于花荄鎮九合村的楊家庵,全長9.06公里,在空中俯瞰,宛如一條臥龍蜿蜒橫亙于山地間,待其投入使用后,可將開茂水庫水源引入安州區,惠及兩鎮五村,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積3.21萬畝,讓4.1萬民眾直接受益。
安江干渠安州段的建成改變了安州區河東地區無重大骨干引水工程的歷史,讓區域供水能力實現質的飛躍,從普通渠道每秒不足0.1立方米的輸水量可提升至0.82立方米。
安江干渠安州段主體完工。 劉雨薇 攝
值得注意的是,安江干渠安州段的建設,還標志著安州區在高效水資源利用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工程在規劃之初,我們就將節水優先理念貫穿始終,渠身建設我們采取高強度的防滲混凝土材料,能將渠道水系數從一般的0.53提升至0.65。”安州區水利局水利股副股長謝甜說。
在建設中,安江干渠采用了防滲漏混凝土和止水橡膠帶等高性能材料,如同為水流穿上了一件“防水衣”,能夠有效解決輸水過程中的滲漏難題。同時,安江干渠還建設了抗蒸發能力更強的暗渠,相當于為水流加上“頂蓋”,可大幅減少陽光直射導致的水分蒸發損失。全長9.06公里的安江干渠中,暗渠就達到5.06公里,占比超過55%。“通過這些核心措施,安江干渠安州段投入使用后,預計每年可比傳統渠道減少輸水損失逾100萬立方米。”綿陽安州區現代化建設灌渠一標段安全工程師張浩說。
“目前,安江干渠配套的40余公里支渠、斗渠、農渠、毛渠已經步入設計規劃階段,接下來,我們還計劃在安江干渠沿線安裝計量監測設施,實現對水資源的精準計量與智慧調度,為安州區節水型社會建設提供堅實的支撐。”謝甜說。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