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觀察 廖詩雪 劉靜茹
大熊貓的“粑粑”能做什么?
8月26日,在雅安市寶興縣鄧池溝景區,一群參加研學活動的學生正興致勃勃地擺弄著手中的香薰蠟燭,將由熊貓糞便制成的粉狀物混合蜂蠟加入其中。
看似不起眼的“熊貓粑粑”,正在成為當地極具特色的文創原料。
今年暑期,寶興憑借涼爽氣候成為川渝地區家庭避暑的熱門選擇。鄧池溝景區作為融合自然教育、文創體驗于一體的新晉目的地,吸引大量親子家庭前來“打卡”。
“直腸子”的綠色價值:從糞便到文創
“我們搜集大熊貓糞便,經過蒸、洗、煮等16道工序,耗時一個月磨成粉,才能作為香薰原料之一,”鄧池溝景區主管陳揚介紹,“大熊貓作為‘直腸子’,對竹子的消化率僅20%左右,它們排出的糞便中仍保留大量竹纖維,自帶一股清新竹香。”
體驗制作香薰蠟燭 鄧池溝景區供圖
在寶興,通過創意加工,“熊貓青團”被賦予了全新的生命。它們被制成香薰蠟燭和手工紙等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值得一提的是,這項變廢為寶的創意實踐,不僅體現了循環經濟的理念,更開創了生態保護與文旅融合的新模式。
“它將大熊貓的生態特征轉化為可感知、可體驗的文化產品,讓游客在互動中深化對生態保護的理解,實現了自然教育與文化傳播的雙重價值,”陳揚說道。今年暑期以來,鄧池溝景區已接待國內外30多個團體,約300多人,是去年的一倍。這些游客中,既有專程前來開展研學活動的學生團隊,也有對生態旅游和文創體驗感興趣的國際友人。來自宜賓的鄧琪琪贊嘆道:“從未想過動物糞便還能變成如此精美的產品,這真正體現了中國人‘化腐朽為神奇’的智慧。”
自媒體賦能與全域服務:寵客讓“流量”變“留量”
“今年5月新開的店,主打寶興傳統菜品,人流量完全超出預期。”位于穆坪鎮的肚包肉飯店老板王勛平剛接待完一撥“鐵粉”,就準時上線開啟了直播。在寶興,越來越多自媒體博主與景區聯動直播,為暑期旅游持續引流。
“最多一天接待約1.8萬人,全縣1.5萬張床位全部滿員。”寶興縣文化廣播電視體育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晨說道,這其中,來自川渝地區的自駕家庭成為今夏游客主力。
面對激增的客流量,寶興各部門提前部署、聯動響應。楊晨表示,為應對“潑天的流量”,寶興在交通、氣象、服務培訓等方面全面加強,制定并落實“寵客十條”措施,推出餐飲住宿優惠、免費開放文化場館、組織特色文化活動等,全力保障游客體驗。
隴東鎮趕羊溝黨總支書記王玉康感慨道:“村里十多家農家樂天天爆滿,很多村民連夜收拾自家空房接待游客,有人一住就是一個多月。”
除了熊貓元素,寶興的民族文化氛圍同樣濃郁。傍晚時分,在磽磧藏族鄉,游客與當地村民圍攏篝火跳起鍋莊,多聲部民歌回蕩山谷。
大批游客來到寶興 寶興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早上八段錦、晚上跳鍋莊、周末文藝演出,推動主客共享、文旅融合。”楊晨介紹,通過常態化文化活動,寶興既提升了游客體驗,也激活了本地文化生命力。
此外,寶興還加大對免費景點的基礎設施投入。例如隴東鎮的飛水溝景點,依托一條天然瀑布,周邊設施經過改造提升,為游客提供了更多樣的游覽選擇。
據了解,暑期前,寶興就已赴成都、重慶開展宣傳推廣,并對旅游景區、餐飲住宿等從業人員進行系統培訓,規范服務標準與價格管理,確保游客“來得開心、住得放心、玩得舒心”。
游客打卡飛水溝瀑布 寶興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如今,寶興正憑借其獨特的生態資源、文創活力與人文溫度,穩步走向一條高質量旅游發展之路,實現“流量”變“留量”、“熱度”變“口碑”的良性循環。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