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興鏵 川觀新聞記者 陳麗霏
龍門之巔的雪山云海,麓棠溫泉的氣蒸霧迷;年畫村里勾線填色,天益老號酒香醉人;去山間民宿詩意棲居,在玫瑰谷中親子游樂……青山綠水間盡是如詩如畫的風光,雕梁畫棟里蜿蜒人文傳承的脈絡,嬉笑玩鬧中透著身心愉悅的愜意。這是綿竹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畫卷。2025年上半年,綿竹全市累計接待游客610.65萬人次,同比增長4.05%;實現旅游收入62.93億元,同比增長4.34%。
在這里,文旅融合正催生出蓬勃的經濟活力。
鳥瞰綿竹市區。綿竹市委宣傳部供圖
人文浸潤 具象化的“綿竹魅力”
“一走進這里,就感受到了濃濃的文化味。”游客李明悅一邊欣賞色彩艷麗的年畫作品,一邊稱贊道。
拓印、上色、描線、點金……8月20日,走進年畫村“鄉遇畫里”文創社區農閑堂,游客們正在畫師的指導下進行木版年畫創作體驗。“農忙扛鋤頭、農閑握筆頭,既培養了愛好,還能掙錢補貼家用,日子越過越舒心。”畫師徐守超介紹,近年來鄉村旅游火熱,村民們熟練掌握創作手藝后,在家門口當起了畫師,多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渠道。
綿竹年畫村。綿竹市委宣傳部供圖
“村里這些‘摸得著’的歷史文化資源,讓大家吃上了‘旅游飯’。”年畫村黨委副書記徐曉燕說,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不僅讓傳統技藝煥發新生,更成為吸引游客的“文化磁場”,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轉化成了實實在在的發展效益。今年上半年,年畫村接待游客60.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實現21796萬元。
明清建筑風格的劍南老街,是以“劍南春遺址”和國家級文保單位“天益老號”明清古酒坊遺址為依托,充分挖掘整合白酒文化、年畫文化、三國文化、茶坊文化打造而成的國家3A級旅游景區。500米長的青石板巷串聯起了古窖池群、川酒會館、關帝廟、年畫坊、古戲臺等特色景點,年接待游客超50萬人次。
“2025四川國際美酒博覽會在綿竹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展商與美酒愛好者‘香’聚劍南老街,共吸引22萬市民和游客熱情參與,創下了2.3億元的白酒銷售額,帶動餐飲住宿、文化旅游等配套產業增收4.23億元。”綿竹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美酒名城”的產業實力和文化魅力,隨著大型節會的舉辦逐漸具象化。
山水稟賦 “涼資源”變“熱產業”
林間小道漫步乘涼、溪谷漂流暢快戲水、山中民宿悠閑度日……今年入夏以來,在綿竹市清平鎮、廣濟鎮、九龍鎮等沿山鎮,依托青山綠水打造的避暑旅游景區、景點和農家民宿,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來感受“清涼一夏”。
走進廣濟鎮云蓋村“良棲山舍”民宿的廚房,老板蔡發蓉系著圍裙,麻利地為客人準備著午餐。院壩里,各地牌照的私家車停得滿滿當當;樹蔭下,幾名游客正悠閑地喝茶,山風穿堂而過,帶走了酷暑的燥熱。“七八月份,村里的民宿基本上天天客滿。”蔡發蓉介紹,云蓋村氣候涼爽、風景宜人,每年5月到10月都會吸引很多成都、綿陽、德陽等地的游客前來避暑,短則幾日、長則數月,已經從“半日游”逐步發展為“夏季旅居”。目前當地有民宿44家,去年共接待住客50萬余人次、短客100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2000余萬元。
下午3點過,走進九龍鎮龍門山云溪谷漂流景區,長達6.5公里的漂流河道蜿蜒山間。游客們穿上救生衣、坐上氣墊船,順著河道急速而下,時而驚險地越過激流險灘、時而歡快地沖過浪尖,在山水之間體驗速度與激情。進入7月以來,該景區日均游客接待量穩定在4000至5000人次,更創造了單日接待超7000人次的紀錄。
傍晚時分,華燈初上,距離綿竹城區30公里的清平鎮迎來了一天中最浪漫的時刻。滿天星辰下,五彩帳篷散布在草坪上,三三兩兩的游客圍坐著玩棋牌、彈樂器;漫步螢飛谷,一只只螢火蟲宛如可愛神秘的小精靈,吸引了無數游客探尋觀賞。“我們從成都過來的,沒想到這么近就有這么涼快、親近自然的地方,綿竹真好。”有游客激動地表示。
“爆款”引領 優質項目層出不窮
文旅項目建設,是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石。近年來,綿竹市不斷強化文旅項目要素資源保障,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推動文旅融合提速增效。
在玉泉鎮桂花村,映月泉清澈見底,泉邊散落著孩童戲水的笑聲。竹林茶舍寧靜愜意,“云里小坐·玉泉里”餐廳的落地窗前,田園詩意被游客的鏡頭一幀幀收藏。這里擁有50余處天然泉眼,其中尤以映月泉為佳。今年7月,該鎮憑借其獨特的水資源優勢,通過“水利+”模式,將農業產業、農耕文化與休閑度假相結合,在映月泉邊打造出一處農文體旅商深度融合的田園綜合體。一開放便引爆綿竹旅游市場,日均游客量突破8000人次,不僅帶動了周邊餐飲民宿、特色零售等配套產業同步發展,還讓當地村民參與其中,實現增收致富。
類似的“爆款”,在綿竹不是孤例。今年以來,清平鎮依托九頂山山歌、九頂山清平火兒炕山臘肉制作技藝等非遺資源和深厚的羌漢文化底蘊,全力打造九頂山非遺(綿竹)體驗中心和雪野川羌漢聚落度假區項目。項目完工后,游客不僅能沉浸式感受非遺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還能深度參與羌繡、咂酒、篝火晚會等羌族風情特色活動。
“避暑勝地”綿竹清平鎮。綿竹市委宣傳部供圖
當地負責人表示,清平鎮將加快建設游客集散中心,提檔升級螢飛天地,打造九曲花海高山聚落,精心策劃升級研學旅行、非遺市集等特色活動,推動非遺游從“單一展示”向“沉浸體驗”的跨越,讓更多游客走進清平、愛上清平、留在清平。
展望未來,綿竹將堅定實施文旅爭先發展戰略,堅持文化為魂、旅游為體、科技賦能、保護優先,堅持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運維,深化“文旅+百業”“百業+文旅”,推進品牌、業態、服務和體制機制融合,構建以年文化、酒文化、淺山度假為核心,特色鎮(街道)競相發展的“3+N”文旅發展新格局。
“綿竹將努力實現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格局進一步優化,力爭到2027年,全年接待游客超1500萬人次;到2030年,優質文旅產品供給更加豐富,文旅產業對促進消費、推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更加突出,建成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文旅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勝勢,努力為德陽加快建設國際旅游城市貢獻更多綿竹力量。”綿竹市相關負責人介紹。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