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永高 自貢觀察 羅偉
鹽燈古韻映未來,青石板路向新生。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中,自流井區正悄然蛻變,成為串聯千年鹽業文化與現代文旅體驗的重要紐帶。自流井老街連同張家沱片區珍貴的古跡建筑群,被納入城市更新建設規劃中,共同書寫“鹽都記憶”的當代篇章。
自流井老街蝶變煥新顏
近日,筆者走進自流井老街,作為自貢鹽業歷史的重要載體,自流井老街正以 “保護性開發” 為核心,通過精準的更新改造,從沉睡的歷史遺產蛻變為集文化體驗、旅游消費、市民生活于一體的復合型文旅新空間,為城市文旅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自貢市文旅發展集團負責人介紹,項目分兩期推進:一期 1.7 萬平方米區域正全力推進一至五棟建筑外立面裝修及廣場建設,計劃于 2025年10 月 1 日部分對外開放迎客;二期 4 萬余平方米區域則通過城市更新實現有機留存,將融入文創產業園、文化出口基地等功能,形成 “保護 - 利用 - 傳承” 的良性循環。這種 “漸進式更新” 模式,既避免大拆大建對歷史肌理的破壞,又為文旅產業持續生長預留空間。
“鹽井遺址、古碼頭、老鹽倉這些老物件,是自流井的根。” 企業負責人自述,改造中最核心的任務是守護鹽業文化遺產 ——21 處鹽井遺址、古碼頭、老鹽倉等鹽業遺跡將得到系統性修復,山地古建筑特有的 “爬坡上坎” 街巷尺度被完整保留,青石板路、古鹽燈等元素將重現昔日鹽都風貌。
更新的最終目標,是讓老街成為 “活的文化載體”。根據規劃,自流井老街將構建產業園、城市公園、商業區、景區的“兩園兩區”功能體系,打造集文化地標、產業平臺、城市會客廳于一體的綜合空間。目前,項目招商工作已全面啟動,周邊文化體育用地重建計劃已經提上日程。
張家沱古跡群修繕獲新生
距離老街不遠處的張家沱古跡古建筑群,也迎來了歷史性的修復。富臺山炎帝宮、自流井川主廟、鹽工之家——這三處珍貴建筑,集中展現自貢鹽業鹽運文化、會館文化等深厚歷史積淀。如今被納入十字口片區城市更新重點項目,進行全面修繕保護。
“炎帝宮不僅是省級文保單位,更是研究清代四川社會經濟、行幫文化、產業工人運動的重要實物,每一片瓦、每一根梁都承載著歷史,”修繕項目負責人介紹道,“我們堅持最小干預原則,在恢復傳統風貌的同時提升抗震、消防等安全標準。”
目前,炎帝宮實施戲樓山墻砌磚、勾縫,完成川主廟耳房地基開挖、樁基澆筑,工程量達到60%。一位現場老師傅感慨:“川主廟當年是鹽商和工人祭祀川主李冰的地方,木結構非常講究,很榮幸能參與修復這樣的老祖宗手藝。”
修復工作針對建筑本體和內院天井,包括周邊環境整治,并配套建設水電、消防、安防及步行通道等基礎設施,旨在讓這些沉寂多年的古建筑群重新“活”起來,成為文化展示與旅游參觀的新亮點。
這一系列城市更新動作,是建筑的修復與街區的美化,更是自流井區傳承文脈,建設文旅融合“新地標”的關鍵舉措。西秦歷史文化街區、十字口片區、老街文商旅集聚區……越來越多的工業遺存和歷史空間正在轉變為“可游覽、可體驗、可生活”的文旅新地標。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