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羅海韻
8月26日上午9點半,廣安市鄰水縣柑子鎮菜埡村,村民溫揚成從簡易棚的葡萄架上,摘下一串陽光玫瑰葡萄,輕放進竹筐。1小時后,在一公里外的包裝車間,篩選后的葡萄被裝進保鮮包裝盒。下午,整車葡萄將通過生鮮快遞,發往四川、重慶以及北上廣深。
繆氏莊園簡易棚的葡萄架下,一串串陽光玫瑰晶瑩剔透
“溫師傅,今天屋頭的鵝喂了沒?”返回路上,村里大娘照常寒暄。“4點就起床喂了。”溫揚成笑呵呵地回答。葡萄需在上午10點前摘完,他和妻子早上6點便下地摘葡萄。
溫揚成工作的公司是四川繆氏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別稱為繆氏莊園,占地約3000余畝,擁有西南地區最大的大棚設備葡萄種植場。如此大規模的莊園,卻源于一位父親的小心愿。
47年前,鄰水人繆世林開始研究如何栽葡萄,因為小兒子愛吃,他想種更好的葡萄。漸漸地,每年都有客人來園子里剪,自家孩子有時也會沒得吃。今年,繆老爺子已80多歲,還是每天去地里,種葡萄、看長勢。
“葡萄就是他的孩子,是他的精神寄托,他自己生病都不緊張,葡萄生病比什么都著急。”大女兒繆群說。
如今,繆群和妹妹繆敏虹繼承父親心愿,分別擔任公司的總經理和董事長,從各方面進行變革。面對市場競爭,兩姐妹將目光投向土壤研究。繆群告訴記者,“土壤是農業根基,土壤健康、植物健康,我們的身體才會健康。”
包裝車間,村民們正在加緊備貨
為了養護土壤,企業投入有機質、微生物及營養物質。“農業市場缺乏統一標準,企業格局小而散,這讓消費者很迷茫。因此,我們更要從源頭把控質量。”繆敏虹帶領員工,采用科學種植標準,每畝地每年投入2-3噸有機肥,為葡萄生長創造適宜環境。
然而,轉型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農業需要靠天吃飯,一場高溫可能讓一年收成毀于一旦,市場價格波動則影響企業效益。2022年,正值葡萄成熟期,40多度的連續高溫天讓葡萄大片曬傷,這意味著繆氏莊園面臨虧損。
面對挑戰,繆氏姐妹走出“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新路子。公司作為平臺開拓市場,中間環節由合作社和農民負責,資金來源于自投資金、企業部分資金和集體資金。
繆敏虹告訴記者,企業可就地取材,對土壤改良,實現降本增效,還能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同時,公司通過市場資源,確保了產品質量和銷售渠道。
繆氏莊園外景
如今,穿過莊園主樓,經過溪渠,走進果園,會發現有些葡萄樹掛有“身份證”。原來,莊園的顧客除了買葡萄,還可隨機認養葡萄樹。 繆群坦言,消費者對個性化體驗的需求日益增長,認養模式恰好滿足這一需求。為增加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任,莊園還加強監控體系建設,確保每株葡萄樹都得到照料。
穩定客源和品牌價值也隨之而來。廣東簡一(集團)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林每年認養100棵葡萄樹,贈予客戶和員工,“簡一集團有22年制造史,而繆老頭已經種了47年,這種匠心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繆群說,未來十年戰略里,企業將以人才戰略、科研戰略、建立市場信任背書,為更多家庭提供健康食材。
(圖源鄰水縣融媒體中心)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