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小琳在民政廳調研并召開專題會議時強調
更細致更精準更科學做好民政工作
全力保基本防風險促發展持續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8月25日,省委副書記,省長施小琳在省慈善事業促進中心調研創新發展社區慈善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等情況。
川觀新聞記者 李淼 攝影 田為
8月25日,省委副書記、省長施小琳在民政廳調研并召開專題會議,強調要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落實省委要求,牢記“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錨定全年目標任務和“十五五”發展謀劃,更細致、更精準、更科學做好各項民政工作,全力保基本、防風險、促發展,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施小琳到民政廳,察看了解發展社區慈善、“天府救助通”大數據平臺等情況。在隨后召開的專題會上,她指出,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抓民生也是抓發展。四川是民政大省,發展不均衡,兜底對象多、服務體量大、治理任務重,做好民政工作意義重大。要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切實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扎扎實實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民政工作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獨特作用。
施小琳強調,要用心用情做民政工作。厚植為民情懷,多辦雪中送炭的實事,聚焦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獨居老人、留守兒童等,持續梳理并找到最困難的群體、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及時整合各方資源,落實救助保障和關愛服務措施,確保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應兜盡兜,守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要深入細致做民政工作。主動下沉基層一線,摸清情況、找準問題、掌握需求,見事于細、見事于早,針對新形勢新問題加強預判研究、創新思路舉措、提升工作本領,以求真務實作風推動工作落到實處,善于在解決群眾生活小事中做好為民愛民的大文章。要改革創新做民政工作。系統謀劃實施民政改革,協同聯動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促進公益慈善與社會救助、社會福利、保險等銜接融合;加強社會組織教育引導管理,促進與黨建工作等聯動;穩步推進殯葬改革,強化公益屬性,持續提升服務質量,探索生態安葬等模式。要筑牢底線做民政工作。加強養老服務、兒童福利、救助管理等協同監管,開展養老服務機構消防安全隱患集中排查整治,管好用好福利彩票公益金,依法懲處侵害老年人權益行為,守牢實質安全底線和公信力生命線。
施小琳強調,要加快數字民政智慧民政建設。依托數字政府建設,大力推動涉民政數據歸集、共享、開發、利用,賦能服務對象精準識別、精準“畫像”、政策資金措施精準匹配,促進民政決策科學化、監管精細化、服務便利化。要加快構建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以人口變化和需求為導向,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融合的養老服務格局,考慮區域和城鄉差異,積極發展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拓展助餐、助浴、輔具租賃、老年教育等功能,統一服務標準,厘清支付責任,在試點先行基礎上加快推廣,不斷完善兜底性、普惠性和多樣化養老服務供給體系。要加快推動銀發經濟重點產業建圈強鏈。堅持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結合,圍繞“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制定產業規劃、產業圖譜、支持政策、評估體系等,推動供給適配多樣、主體多元優質、政策精準高效、平臺集聚集成、監管科學有效,構建產業生態,推動養老事業產業協同發展。
副省長胡云主持會議。省政府黨組成員胡元坤,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等參加。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應兜盡兜”,短短十二個字,卻是守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的關鍵,更需要勞心費力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一點也不簡單。
民政工作涉及許多困難群體和困難群眾,尤其需要細之又細,暖之又暖,好之又好!
民政重民生,民政解民困!
民政工作做到位,幸福感滿滿
精準民政,溫暖人心
高質量發展,惠及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