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智庫研究員 黃愛林
8月20日,新微衛星互聯網產業會議暨首屆新微杯芯片設計與系統應用大賽在成都召開。為助力成都把握衛星互聯網發展機遇,現場設立了新微天使基金,將與新微西部創新中心形成緊密的投孵聯動機制,重點培育衛星互聯網終端、系統及芯片等相關企業。
論壇上,東南大學首席教授洪偉與南京紫金山實驗室衛星通信課題組負責人朱峰分享了前沿技術觀點。洪偉提出,6G的一個重要演進方向是中低軌衛星網絡。面對國際競爭壓力,尤其是SpaceX星鏈在多領域的出色表現,我國加快發展衛星互聯網顯得尤為緊迫。從技術層面看,衛星互聯網的發展一方面受限于衛星載荷、終端體積和帶寬等實際約束,另一方面太赫茲技術目前還存在性能不足、成本高和信號衰減等瓶頸。因此,毫米波被視作當前最可行的技術路線。朱峰則強調,手機/終端直連衛星正逐漸成為行業新熱點,而大規模MIMO衛星移動通信技術將是實現該場景的重要支撐。
無論是毫米波還是大規模MIMO衛星移動通信技術,都屬于6G演進中的關鍵技術,卻也共同面臨從“試驗”走向“應用”的挑戰。新微泛在通信董事長金圣峣指出,衛星互聯網與地面基站不同,一旦發射,后期維護成本極高。加之近年來低軌衛星星座密集組網、發射頻次大幅增加,測試壓力急劇上升。傳統依賴星地聯試和在軌測試的方式不僅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僅靠單設備級驗證難以覆蓋系統測試場景和性能測試要求。因此,行業亟需一套場景化基于全實物的端到端測試解決方案。
根據金圣峣介紹,該方案有兩大突出優勢值得關注:一是通過系統集成驗證和自動化測試,能夠在地面階段提前識別和解決問題,雖然初始投入較高,但可顯著降低后期改造與運維成本,實現風險前置;二是依托全實物仿真平臺,構建低軌衛星通信端到端數字孿生環境,聚焦相控陣大陣的覆蓋評估與校準,并結合AI建模支持物聯網應用的實測與高效運維。
為推動成都衛星互聯網產業集群發展,補齊技術驗證環節的短板,電子科技大學先進毫米波技術集成攻關研究院、東南大學毫米波全國重點實驗室、成都中科微信息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新微泛在(上海)通信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成都市武侯區悅湖科技中心等多家單位共同簽約,聯合設立新微悅湖空天技術驗證中心。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