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三夏”生產關鍵時期,連日的高溫、少雨天氣給農業生產帶來了不利影響。多地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金石鎮土城村種植大戶何凱采用滴灌技術,有效應對旱情,保障了玉米的茁壯成長。
走進何凱的玉米地,只見一條條黑色的滴灌帶宛如“毛細血管”般縱橫交錯,均勻地分布在玉米植株之間。這些滴灌帶每隔一定距離就有一個細小的滴頭,水流通過滴頭,以緩慢而穩定的速度滲入土壤,精準地抵達玉米根系周圍。
金石鎮種植大戶何凱說:“沒有安裝滴灌之前,我們只有看天吃飯。今年我們有500畝的玉米地安裝了滴灌系統,今年安裝了滴灌的玉米出苗很整齊,無大小苗,莖稈粗壯,預估每畝產量能達到650公斤至750公斤。”
滴灌是采用小水量、緩慢供水的方式,精準地將水源澆灌在農作物根部,這樣就避免了土壤板結,保持了土壤的良好透氣性和結構,為玉米生長提供了適宜的土壤條件。而且,每畝每次澆灌用水僅需10至15立方米,無論是在節水方面還是灌溉效果方面表現都非常出色。
為了能夠更好地應用滴灌技術,今年上半年,何凱專程前往陜北、內蒙等地進行學習,不僅帶回了外地成熟的滴灌應用技術,還成功實現了水肥一體化,進一步提升了滴灌技術的綜合效益。
金石鎮種植大戶何凱說:“我們只需要購買專用水溶肥料,通過水溶肥專用罐子,接入滴灌帶一同輸送到玉米根部,肥料充分被作物吸收利用,避免了流失和浪費,肥料利用率可提高30%。我們計劃明年將會加大投入,擴大滴灌系統的覆蓋面積,更好地應對干旱天氣。”
盡管遭遇了干旱天氣,但何凱的玉米地里依然一片翠綠,玉米植株生長健壯,絲毫沒有受到旱情的明顯影響。與周邊未安裝滴灌系統的玉米相比,這里的玉米無論是在株高、葉片數量還是莖稈粗壯程度上,都表現得更為出色。這一切,不僅得益于滴灌系統的應用,種植品種的選擇也十分關鍵。
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進步,像滴灌這樣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前景將愈發廣闊。它不僅為種植戶解決了抗旱難題,更為保障糧食安全、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據了解,我縣今年夏玉米播種面積為74萬余畝,其中采用噴灌、滴灌技術進行抗旱的面積為6萬余畝。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