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國家公園論壇今天(19日)上午在四川成都開幕,本屆論壇以“守護自然瑰寶、共繪和合之美”為主題,與會代表將圍繞“十五五”時期國家公園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關鍵性、深層次重大問題和重點發展方向深入交流探討,共謀國家公園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之路。
論壇召開前,新西蘭、比利時、荷蘭等7個國家及世界自然基金會的12位駐華大使、參贊和保護組織代表,深入熊貓中心雅安基地、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片區等地,沉浸式感受我國大熊貓保護、生態建設及社區發展成果。
在位于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片區的四川大相嶺大熊貓野化放歸研究基地,滎經片區科研監測負責人付明霞向外賓講述著大相嶺山系大熊貓種群的歷史與今天。在國家公園建立的過程中,包含關閉礦山、退出小水電等舉措在內,棲息地的保護對提高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起到了關鍵作用。
作為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龍蒼溝鎮發展村自大熊貓國家公園試點以來,常住人口和農家樂、民宿數量均翻了一番,百姓人均純收入翻了兩番,盜獵、采筍等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已難覓蹤跡。不僅如此,南入口社區還以發展生態友好型產業為主,大力發展生態康養、自然教育等產業,大熊貓國家公園范圍內的第一所自然學校——大熊貓國際森林探秘學校就坐落于此。看到當地百姓生產生活方式天翻地覆的變化,荷蘭駐華使館農業參贊卡雷爾表示,這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最生動的寫照。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