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流融媒全媒體記者 席秦嶺 劉琦 實習生 侯忞幟 胡譯予 青白江區融媒體中心 鄒世進 賴孝勇 文/圖
空戰英雄彭德明和戰機合影(由彭德明的侄兒彭柏商提供)
1937年11月11日,浙江省舟山群島的東海上空傳來一聲巨響,雙流籍飛行員彭德明駕駛的轟炸機被敵機擊中,變成一團火光,火光迅速下墜,火海吞沒了他24歲的生命。剛剛,他才將停泊在群島以北大戢島洋面上的日本海軍航空母艦“龍驤號”炸壞。
88年過去了,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也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
今日之中國,沒有忘記彭德明以身殉國的壯舉。
他,被追認為革命烈士;他的名字,被載入史冊。2025年7月29日,雙流區融媒體中心聯動青白江區融媒體中心,在成都市青白江區找到了彭德明烈士的親人,給他帶去1937年報道彭德明烈士新聞的報紙《新新新聞》,用歷史的底稿緬懷保家衛國的英雄。
歷史的底稿
繼樂以琴后川籍空戰英雄第二人
今年夏天,雙流區融媒體中心在做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新聞收集資料時,看到了有關彭德明烈士“1938年2月20日,四川成都的主要報紙《新新新聞》也作了報道”的只言片語。
順著這條線索,記者前往四川大學圖書館,在故紙堆里翻找出當日的《新新新聞》,刊登著《四川人又一光榮,彭德明空戰死難;噩耗到故鄉氣死老母,航委會恤金萬元》的新聞。
文章寫到“都知道樂以琴是一名戰將,而且是四川人,從此以后,就沒有聽到有四川人在空戰中犧牲的英雄了!三天前,就有人告訴記者,我們四川雙流縣有一位青年名叫彭德明的,是為轟炸敵艦同所駕飛機,敵人炮艦一齊沉入海底的空中英雄,現在航空委員會才把他的死訊電告他的父母,并且叫他的父親到漢口領恤金。記者聽見這個消息之后,立刻就想去探問。誰知事真湊巧,空襲警報,波到成都來了,把我的力量轉移在恐怖的活動,到了昨天上午記者才到雙流縣紳耆彭蘭村先生家里去,把這位烈士家里的大略情形及殉難經過探得,特詳述如下:
彭德明烈士原名彭德芳,是成屬聯中校高中畢業的學生,平時愛護國家民族,意志堅強,于民國二十二年即赴杭州投考航空學校,志在報國,殊當時考試失敗,彭烈士復加倍努力,并不灰心,期必再來,復借彭德明文憑一張,再赴杭筧橋投考,有志者事竟成,一筆高中,入校以后,學習轟炸,三年來成績良好,二十五年即在杭州畢業,其父彭鑒清當時曾赴杭州參加畢業典禮。
淞滬會戰后,彭烈士被編入轟炸大隊,于去歲十二月某日,駕駛飛機轟炸敵艦,直撲煙筒,烈士尸身與飛機敵艦及敵陸戰隊一并沉沒海底,尸身無從撈獲,其父鑒清于去年臘月二十五日接得航空委員會來電稱,“彭故烈士德明已殉國,查例在空軍人員壯烈犧牲,應得獎金一萬元,應由其妻子及父母承領,故烈士彭德明既未訂婚,自應由臺端承領,特此預開,俟款項備齊,再行速電來漢承領。”兩日后,復接航信一件,除略述彭故烈士殉國情形外,并云彭故烈士因尸身未獲,航委會將烈士平時軍用器械及書籍衣物等留著館內存列之用,將來到漢只能領取恤金等,其母聞訊,痛子心切,竟于得信三日后氣甚逝世。雙流縣紳耆名流于彭故烈士之父親返省后,在雙流縣舉行追悼會,以資吊唁。
為國捐軀前
3個月執行8次轟炸任務
在彭德明壯烈犧牲88年后,雙流區融媒體中心找到了他的侄兒、79歲的彭柏商,并托青白江區融媒體中心記者鄒世進捎去了刊載有彭德明新聞的報紙《新新新聞》復印件。(鄒世進 拍攝)
彭柏商的父親彭德寅是家中老大,彭德明排行老三。1938年夏天,彭德寅陪父親彭鑒清乘民生公司輪船出三峽,一道去漢口辦理三弟的身后事。彭德明殉國9年后,彭柏商出生,彭德寅有意把他過繼給彭德明,以延續香火。因為家中有人反對未能如愿,他稱為國捐軀的彭德明為三爸。
彭德明離開人世88年了,親人的家里還保留著他的身影。茶幾上,碼著好幾本抗日戰爭主題的書籍,最上面的,正是《中國抗日陣亡將士傳》。“你們看,這幾本書都寫了我三爸的事跡。”彭柏商輕輕翻開書,紅筆勾劃出的“彭德明”格外扎眼。
彭柏商收藏的《中國抗日陣亡將士傳》,他將書中有關彭德明的文字用紅筆勾了出來。
當鄒世進將刊載有彭德明新聞的《新新新聞》報紙復印件遞給彭柏商時,他拿著復印件的雙手微微顫抖。“這個報紙第一次看到,但報道的內容,我很小就曉得。我父親給我講過,三爸很孝順,在上海浦東高中三年和在杭州航校三年,寫了近百封家書。在航校學習期間,所得薪餉微薄,但都用來給母親買特效藥,遠道寄回。”他說,三爸犧牲的消息傳回成都,給爺爺、奶奶的打擊很大。奶奶在得到消息的3天后,去世了。“父親總說,三爸是為國家死的,是英雄。”說話間,彭柏商聲音哽咽了,扭頭用手拭去眼角渾濁的淚水。
從諸多史料中,親人們還原出彭德明入伍以來的英勇事跡: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后,彭德明被編入空軍隊,任轟炸手。次日,彭德明奉命去轟炸日本侵路軍大本營日商久大紗廠、日本駐上海領事館,圓滿完成任務。從8月到11月,短短三個月里,彭德明圓滿執行了8次轟炸任務。一次凱旋后,他寫信告訴父母:“敵艦紛紛起火下沉,同翔至濟南受到萬人空巷的歡迎,使我感慨萬分,熱淚涕零,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
1937年11月11日,是彭德明生命的最后一天。他奉命轟炸停泊在浙江省舟山群島以北大戢島洋面上的日本海軍航空母艦“龍驤號”。這艘排水量7600噸的“海上堡壘”搭載著36架艦載機,一旦讓其戰機起飛,上海前線的部隊將遭受毀滅性打擊。6時許,彭德明所在的第二大隊奉命前去轟炸“龍驤號”。在隊長的帶領下,他駕著戰機從南京明故宮機場起飛,前往大戢洋面。彭德明和戰友們空中投彈,巨大的爆炸聲震動了整個海面,“龍驟號”以及停泊在母艦甲板上的13架飛機被火海包圍,遭到重創的“龍驤號”不得不駛回日本花費數月修理。
出色完成任務后,第二大隊返航。誰料在歸途中,機隊遭遇敵機截擊。在與敵機周旋中,彭德明駕駛的轟炸機不幸被擊中油箱,墜入東海之中。他以身殉國,生命定格在24歲。
承愛國精神
愛國情懷深深影響家人
雙流文史專家王澤枋在《彭德明殉國記》中還講述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1942年前后,成都少城公園(今人民公園)保路死事紀念碑前廣場,曾舉行過一次全省性的追悼空軍陣亡將士大會,由當時的四川省長鄧錫侯主持。彭鑒清作為空軍烈士的遺屬,應邀參加悼念。追悼會上,展出了彭德明的遺物、照片、家書、日記及犧牲的事跡。后來,彭鑒清提議捐出恤金萬元,“懇撥雙流縣中校與縣公署間久已荒廢之舊考棚基址一段,不過數畝,修建一德明圖書館,設立德明小學校,招收空軍幼年男女學生及出征軍人客屬子弟,附設各項學會……” 并表態,“如若不夠,愿資一十萬元來襄此贊舉。”但是,這個提議沒得到準請。于是,他將這一萬元恤金在縣城東需隙地修建了數椽草庵,以慰兒子為國捐軀葬身東海之靈。
四川省雙流縣縣政府為轉呈空軍烈士彭德明殉國事跡懇請鑒核轉呈國府明令褒揚事呈。(雙流區檔案館提供)
雙流人民景仰他,為他撰寫了一副對聯,“熱血灑長空,君當年筧橋從軍,駕馭飛鷹投鐵雨;忠骸埋東海,吾今日雙江遙祭,獻酬英魂慰藍天。”
彭德明的愛國情懷,深深影響著其家人。
1965年,彭柏商響應號召,從雙流來到青白江區的成都鋼鐵廠當煉鋼工人。在煉鋼車間里,高溫炙烤著工裝,他始終記住自己是英雄的后代,憑著這股勁頭,他從學徒成長為技術骨干,還在80年代拿到了大學文憑,成為工程師,為工廠的技術發展作出了貢獻。
2023年,彭柏商到雙流區革命烈士陵園,向烈士紀念碑敬獻鮮花,找到彭德明的名字,合影、祭拜。(彭柏商供圖)
退休后,彭柏商四處搜集三爸的資料。2023年,他和家人捧一束香水百合,到雙流區革命烈士陵園找到了彭德明的名字。“我非常激動,就像是來到三爸的墳前一樣。”他說,他們一家向烈士紀念碑獻花、鞠躬,擦拭著名牌上的字跡。后來,他還帶著家人去了大邑縣的建川博物館,在眾多烈士的遺物和故事中,尋找三爸的影子,有時一站就是半天久久不愿離去。
彭柏商和老伴一起翻看收藏的三爸老照片。
“現在,我們的祖國強大了,我在網上看到那么多先進的武器。如果三爸能看到國家強盛的今天,該多好啊!”彭柏商情緒激動了起來,他高聲說道,“我們一定要教育后人發揚我三爸舍身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國家作出更多的貢獻。只有國家強大了,外人才不敢來欺負我們。”
抗日英雄譜>>
空戰英雄彭德明
彭德明,原名彭德芳,1913年出生于四川省雙流縣城關鎮(現成都市雙流區東升街道)。其先祖彭元春是前清武狀元,家族尚武人士較多。先后就讀于成屬聯中(今石室中學)、上海浦東高級中學、空軍軍官學校,原國民革命軍空軍第二大隊十四中隊少尉飛行員。1937年11月11日,他在執行轟炸杭州灣日軍艦隊任務時,遭到12架敵機圍攻,飛機燃起大火仍堅持投彈,壯烈犧牲,年僅24歲。1986年8月1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認其為革命烈士。
參考資料:《雙流抗戰印記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熱血沃中華——雙流抗戰回憶錄》(雙流區檔案局(館編印))、《新新新聞》。
特別鳴謝:四川大學圖書館、雙流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雙流區委史志辦公室、雙流區檔案館、李彪、安寧、龔榜玉、向上等。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