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5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四川生態環境開設“‘兩山’回響”專欄,分享我省各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路徑、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生動實踐。為充分展示美麗四川建設成效,生態環境廳系統評估了2024年美麗四川建設工作,精選優秀案例,形成《美麗中國建設·四川在行動2025》成果集,今天,一起看綿陽如何書寫最美中國科技城綠色畫卷。
芙蓉溪幸福河湖建設
作為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建設的中國唯一科技城、四川第二大經濟體,近年來,綿陽高標準印發實施《美麗綿陽建設規劃(2024—2035年)》,提出“三四六七”工作思路與“路線圖”,進一步展現綿陽科技之美、產業之美、生態之美、宜居之美。
堅持創新驅動,激發綠色發展新動能
綿陽擁有聯合國41個工業大類中的39個,專項印發《重點產業建圈強鏈“587”產業體系方案》,推動電子信息、先進材料等特色優勢產業不斷提質壯大,人工智能、醫藥健康等5條全省以綿陽為主要承載地的產業鏈加快集群成勢,培育形成國省級產業集群18個,成功創建國省級綠色工廠85家、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4家、國省級綠色園區10個。
綿陽綠色制造示范單位
堅持生態優先,厚植優美環境新本底
綿陽現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60種、野生植物79種,野生大熊貓數量占全球近1/4,被譽為“大熊貓第一市”,正加快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綿陽片區。全市森林覆蓋率56.13%,6個縣獲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命名。2024年實現國家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城市;地表水國省考核斷面連續8年、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連續12年達100%;芙蓉溪通過全國幸福河湖建設試點復核評估。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綿陽基地
堅持以民為本,打造城鄉宜居新環境
綿陽是四川歷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文昌文化、嫘祖文化源遠流長,三國文化、李白文化絢麗多姿,羌族文化、白馬藏族文化特色鮮明。建設“口袋公園”91處,46%建成區達海綿城市建設要求。以“李白故里、科技之城、熊貓家園”為核心元素,著力打造精品城市IP,建成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1個、天府旅游名縣3個。
綿陽城區
堅持數智賦能,提升環境治理新效能
綿陽是我國重要國防軍工和科研生產基地,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居全國第3位,位列2024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競爭力百強榜第15位。陸續發布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清單4期,集聚人工智能核心企業21家,泛人工智能企業73家。“涪江法‘智’”數字人大模型投入使用,無人駕駛公交車、機器巡邏犬、機器人勸導員亮相街頭。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