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觀察 付江
8月14日中午,在綿陽北川永昌機場的機場警務室,值班民警正通過大屏幕仔細巡視機場的各個角落,通過高清攝像頭,他們可以從畫面中實時觀察到機場跑道、停機坪以及周邊區域的情況,任何異常動態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警務室內值班民輔警正在通過大屏實時觀察機場情況。 唐超 攝
“下午有一批新學員要來培訓,我們去看看。”說著,機場警務室民警溫高歡就帶著民輔警起身前往機場候機大廳。在候機大廳內,民輔警們與新學員進行了簡短的交流,向他們介紹了機場的安全規定和注意事項,確保每位新學員都能充分了解并遵守相關規定,為接下來的培訓做好充分準備。
2024年,北川永昌機場投入運營,這里是全省民族地區首座A1類通用機場,800平方公里的空域,只需提前半小時報備即可飛行,這樣便利的條件讓其成為低空經濟的“試驗場”,每年國內不少企業都會來此開展有人機、無人機飛行員培訓以及無人機綜合測試。同時,機場還相繼開通北川-金堂低空目視通道以及北川-達州-梁平的川渝首條低空短途運輸航線。
隨著北川低空經濟產業的蓬勃發展,如何筑牢“安全底座”成為低空治理的重要一環。今年3月,北川公安整合多警種多部門力量,牽頭成立“北川羌族自治縣公安局機場警務室”,建構“全周期”產業支持體系。
“中心整合通航培訓、低空制造、通航機場三大警務職能,構建‘一站調度、聯合執法、協同服務’的綜合治理新體系。”據溫高歡介紹,該機場警務室不僅配備常駐人員,還融合了治安、交警等多警種力量,并與交通、應急等多個部門聯動,健全了防控聯勤、數據聯網、問題聯處、服務聯動的“四聯”機制,同時建立了周會商、月調度、季演練的常態化工作機制。
民輔警與通航企業溝通。 唐超 攝
在機場警務室墻上,貼著一塊“心沐翼站”的牌子。“為了讓飛行員和地勤人員有堅實的心理防線,我們聘請了退役空軍心理專家來為從業者提供專業心理健康授課、減壓放松團建活動以及定期心理測評等服務。”溫高歡介紹道,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升從業人員的心理韌性,還能確保他們在在高強度、高風險的工作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從而進一步提升低空經濟產業的安全水平。
“我們與高校聯合打造的無人機應用和防控博士工作站也設在這里。”溫高歡指著墻上的另一塊牌子說到,博士工作站將依托北川低空經濟產業的優勢,聚焦無人機應用與防控、通航機場安全管理、低空經濟服務創新三大研究方向,通過產學研協同,為低空經濟安全監管、通產產業鏈升級及區域應用能力提升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凈空安全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北川公安構建起“預防-發現-處置-溯源”全鏈條治理機制,著力解決“黑飛”問題。全面落實無人機“一機一碼”注冊登記制,與民航部門實現數據共享,精準劃定禁飛區并安裝電子圍欄,從源頭上遏制“黑飛”。同時,聯合機場運營單位構建嚴密安保體系,對通航企業實施“紅黃綠”三色分級管理,確保生產生活安全有序。
“我們各個派出所也在通過科技創新,不斷探索形成‘全場景’警務應用矩陣。”溫高歡表示,目前,北川公安已經在永昌、安昌轄區布設無人機自動化機場,探索“警航4+”智慧警務新模式。通過“警航+應急”“警航+道安”“警航+治理”“警航+安保”,充分發揮無人機功能優勢,為北川防災減災、交通管理、基層治理和大型活動安保等提供有力支撐。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