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5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科學指引下,從頂層設計到全面部署,從最嚴格的制度到最嚴密的法治,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值此“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際,四川生態環境開設“‘兩山’回響”專欄,分享我省各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探索“兩山”轉化路徑,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生動實踐。今天,一起走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稻城縣。
△稻城色拉花海 稻城縣委宣傳部供圖
稻城縣位于中國四川省西南邊緣,甘孜州南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橫斷山脈東側。稻城縣不斷強化綠色發展理念,充分利用生態旅游資源,圍繞保護促旅游、旅游促發展、發展促保護的思路,以全域旅游統籌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旅游產業與生態環境保護共贏發展,先后榮獲生態環境部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四川省首批十大“天府旅游名縣”等稱號,走出生態與文旅協同發展之路。
△稻城縣海子山興伊措 稻城縣委宣傳部供圖
保護為本,多措并舉鞏固生態旅游發展本底
強化生態保護治理,筑牢發展根基。稻城縣深入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林(草)長制,實施人工造林0.7萬畝、沙化治理0.8萬畝、草原治理0.5萬畝,義務植樹8萬株,落實長江流域十年禁漁,推進金沙江中上游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目前,森林覆蓋率達54.22%,草原植被蓋度86.1%,地表水、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及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率均達100%,污水處理、垃圾填埋等設施周邊土壤達標率100%,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閉環。
建設綠色工程,增強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稻城縣創新生態修復模式,注重全景式打造、全社會參與、全產業發展、全方位服務、全區域管理,持續推進“山植樹、路種花、河變湖”工程,在海拔3800米的傍河流域植被修復困難地段成功培育8萬畝青楊防護林,恢復金珠鎮周邊植被,建成金珠省級濕地公園,綠化亞丁景區節點300畝,綠化機場至香格里拉公路沿線道路103公里,筑牢綠色本底。建立“建管養用”鏈條服務模式,采用先進的泡沫封堵微生物降解環保節能技術,確保零下數十度正常使用,無污染、無排放,解決亞丁景區內冬季如廁和生活污水排放的傳統難題。
△稻城縣子午二期工程圓環陣 稻城縣委宣傳部供圖
強綠色發展轉型,激活生態價值。緊扣“雙碳”目標與清潔能源強縣戰略,鞏固“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和美麗四川建設先行培育縣創建成果。配合編制風光儲蓄建設規劃,推進里浪、噶通光伏項目前期工作,同步開展15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絨舍場址及各瓦水庫電站可行性研究,謀劃稻城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納規,構建清潔能源產業體系。
做好生態旅游文章,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
創新“旅游+”模式,提升綠色發展總量。發展“旅游+科技”,打造世界天文旅游目的地,全力打造天文主題公園。發展“旅游+文化”,建成亞丁演藝中心,打造大型文化歌舞劇《亞丁三怙主》,創新打造歌舞劇《圣潔甘孜·亞丁情》,建成亞丁非遺主題社區。
強文旅融合發展,轉化生態優勢。設置公益性崗位,提供多種生態補貼,實現生態惠民,出臺《稻城亞丁旅游門票分紅制度》,用門票收入分紅亞丁保護區內4個鄉鎮農牧民,受益農牧民群眾超過9000人。通過舉辦鍋莊舞大賽,籌備“亞丁?皮洛?天文”文旅周,恢復亞丁景區“金剛挑戰線”等舉措,推動藏文化與雪山景觀深度融合。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10.32萬人次,旅游收入12.13億元,同比增長3.94%,實現生態效益向經濟效益的有效轉化。
△亞丁三怙主雪峰 稻城縣委宣傳部供圖
今年,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擘畫文旅融合新藍圖,接下來,稻城縣將持續貫徹省委全會精神,立足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定位,深化生態保護與文旅融合,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讓綠水青山永續轉化為金山銀山,為四川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