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觀察 廖詩雪 劉靜茹
篝火映照著緊扣的手,森林課堂躍動著求知的心,非遺工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憑借獨特的“23℃清涼”氣候優勢和“世界動植物基因庫”的生態稟賦,雅安市寶興縣以山水為舞臺,以熊貓文化為名片,巧妙融合非遺傳承與藏鄉風情,為各地游客打造了一場深度沉浸的獨特體驗,更在歡聚與互動中架起了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橋梁。
探秘自然:各族青少年的“基因寶庫”
近日,在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密林深處,一隊來自北京的青少年,在巡護員李貴仁的帶領下,踏上了追尋大熊貓足跡的巡護路線。
來自北京的青少年研學團隊踏上大熊貓巡護路線
“這叫珙桐,150年前,法國博物學家戴維就是在寶興發現了它,”李貴仁指著一樹綠葉介紹。當少年們的指尖觸碰到這珍貴的“植物活化石”,森林瞬間變為生動的課堂。沿著大熊貓巡護路線前行,他們學習辨認足跡、安裝紅外相機,踮腳期待著鏡頭中能出現那位“黑眼圈大明星”的身影。在這片神奇的自然課堂里,來自不同地域的孩子們因共同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相聚,在協作與交流中增進了友誼和理解。
有著“世界動植物基因庫”之稱的寶興,正通過“行走的自然課堂”吸引著全國各地的青少年。自暑期以來,已有4批不同地域的青少年團隊前來探訪國家公園的奧秘。
青年“智”造:非遺工坊里的傳承新聲
另一邊,穆坪貢硯非遺工坊內,清脆的金屬叩擊聲響起。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李大剛輕點一塊外郎石硯料,向圍攏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鄉約起航”研究生實踐隊與“拾文思源”本科生實踐隊的學子們,細致演示如何甄選硯石。
“這里不只是技藝的展示空間,更是文化生命流動的生動課堂。”研究生隊長章雨婕感嘆著工坊里的“活態傳承”。更令學子們印象深刻的是傳統與創新的巧妙交融:承載歷史厚重感的老青玉硯臺,與由漢白玉精雕而成的熊貓燈、小馬擺件,甚至“小籠包”飾品同室生輝,煥發出靈動的生活意趣。
由漢白玉精雕而成的擺件
工坊里,數控技術與手工雕刻的結合,為滿足量產需求提供了新思路,也印證了章雨婕的觀察:“非遺傳承的精髓,在于那股與時代對話的生長力。”實踐隊員們不僅見證傳承,更積極參與謀劃:提出建立外郎石數據庫、開發融入熊貓元素的輕量化漢白玉文創擺件……在熱烈地討論中,青年智慧融入古老技藝,為文化注入了鮮活氣息。
文旅賦能:繪就清涼交融的多彩圖景
近年來,寶興縣憑借“23℃清涼”,成為炙手可熱的避暑勝地之一。在蜂桶寨鄉熊貓新村內,游人漫步清風步道,沉醉于“悠然見青山”的意境;夜幕下的磽磧藏族鄉,篝火點燃了多民族間無言的默契與溫情。寶興正以山水為媒,巧妙融合熊貓文化、藏鄉風情等多重魅力,打造融自然生態與深度人文體驗于一體的高品質避暑旅游目的地,并成為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生動實踐地。
這股清涼之風,已強勁吹向山城重慶。在“多彩寶興·清涼‘怡’夏”2025夏季文旅推介活動上,激昂的藏鄉歌舞與最新發布的《寵客十條》措施贏得陣陣掌聲;熊貓文創產品與清甜的夾金山泉水實力“圈粉”。重慶市民王先生當場查詢路線:“一定要帶家人去住幾天,享受真正的清涼!”
此外,寶興文旅團隊主動出擊,積極對接重慶紅巖干部培訓基地、重慶市旅游協會等機構團體,重點推介寶興優質的康養避暑資源和成熟的接待能力,為團隊游、研學游、自駕游等市場開辟新通道,也為促進川渝地區乃至更廣范圍各民族群眾交往交流創造更多平臺。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