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5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科學指引下,從頂層設計到全面部署,從最嚴格的制度到最嚴密的法治,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值此“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際,四川生態環境開設“‘兩山’回響”專欄,分享我省探索“兩山”轉化路徑,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生動實踐。今天,一起走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九寨溝縣。
在“世界只有一個九寨溝”的生態共識下,九寨溝縣錨定“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設目標,構建“生態銀行+文化IP+智慧服務”三大體系,以生態保護為基底,以文化賦能為引擎,創新實施“文旅強縣”戰略,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文旅經濟相融共生的特色發展道路。2017年,九寨溝縣入選全國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025年上半年,全縣共接待游客385.16萬人次,同比增長13.2%,實現旅游收入39.17億元,生動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
▲九寨溝諾日朗瀑布
生態筑基,構筑綠色發展屏障
九寨溝縣始終將生態保護作為文旅發展的生命線,創新實施“輕度開發+動態監測”模式。嚴格落實林、田、河“三長”制聯動監管模式,林草覆蓋率達91.05%,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原生地)保存率≥100%。扎實開展污染防治,空氣、水、土壤環境質量常年保持高位。加快完善收運體系,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提升至96%。綠色低碳漸成風尚,生態觀光車全域電動化改造、碳匯交易與文旅收益聯動等舉措全面落地,景區負氧離子濃度常年保持高位,為文旅發展筑牢生態根基。
▲嘉陵江流域白水江九寨溝縣水生態保護修復
文化鑄魂,構建特色產品矩陣
深挖秦川、安多、白馬三大文化精髓,建成“天下九寨”演藝中心等7個文化地標,提檔升級《九寨千古情》《藏謎》等演藝精品,形成“白天觀景+夜間賞劇”的全時文旅體驗。創新開發“九寨祥巴”木刻版畫、“神鷹之翼”銀飾等3200余種文創產品,培育30支本土文化傳承隊伍,讓千年文脈在旅游場景中煥發新生機。
▲九寨溝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舞表演
業態創新,激活全域旅游動能
創新打造“1+4+3”景區體系和7條精品線路,成功舉辦三屆國際生態文化旅游季,吸引全球眾多國家游客深度體驗。通過“景BA”籃球賽等賽事實現“以賽彰文、以賽促旅”,賽事期間酒店入住率提升至92%。依托“川甘陜”文旅環線戰略聯盟,推出惠及3省15市(州)38個縣(區)群眾及周邊游客“好客季”優惠活動,帶動沿線游客互通增長40%。
▲神仙池景區
加快實施五大升級工程,探索民族地區生態價值轉化路徑
目前,九寨溝縣正加快實施五大升級工程:整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提升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能力;建立文旅碳匯交易中心,三年內實現景區碳中和;構建“九寨神鷹”等超級IP產業鏈,培育文創龍頭企業;建成“智慧九寨”全域旅游中樞,實現多語種服務全覆蓋;深化“大九寨文旅經濟圈”建設,與成都、隴南共建人才培育基地。這些創新實踐不僅讓九寨溝斬獲“全球可持續旅游目的地”認證,更探索出民族地區生態價值轉化的“九寨范式”。
當晨霧中的五花海泛起粼粼波光,當《天下九寨》的悠揚旋律在群山間回蕩,這座生態之城正以“綠為底、文為魂、旅為媒”的發展邏輯,書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答卷。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