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一點,果園全管!”
新德鎮嶄山村米棗園區數字化管理平臺近日進入試運行階段。這一智慧平臺將物聯網、大數據、AI算法融入米棗種植,讓果農告別“靠經驗”,邁入精準化、科學化的“靠數據”管理階段,為提升米棗品質、打造標準化生產基地提供科技支撐。
為打造標準化、規模化、設施化、可溯源的米棗生產基地,今年6月,新德鎮正式引入智慧果園平臺。當前正值米棗成熟期,近日,在嶄山村村委會,該平臺的技術支撐員梁亮正通過手機操作系統,為棗樹管理下達修枝指令。指令實時推送至管理員手機,管理員迅速完成修枝作業并將工作照片上傳平臺,形成管理閉環。梁亮介紹,這種數字化操作模式可以讓果園管理變得更科學高效,精準預防病蟲害、實施水肥管理,確保果樹獲得最佳養分和水分供應,從而有效提升產量和果實品質。
三臺電信公司西路片區支局長、嶄山村米棗園區數字化管理平臺技術支撐員梁亮說:“這個平臺能夠提供數字化管理,是我們自主的AI算法倉。第一是農具的管理,包括施肥材料等;第二是農事人員的管理;第三是農業作物事項的管理,由平臺統一發布,農場主在手機小程序上也可以通過發送指令,我們相應的農事人員接到指令后,就會執行相應的農事命令。”
據悉,該智慧平臺具備全方位可視化功能,可集中展示園區概況、實時環境監測數據、精細化生產管理動態及智能監控畫面。通過對數據的常態化分析和精細化管理,構建指導米棗生產的大數據模型,為作物高產優質提供科學決策依據。后續,平臺還將集成水肥一體化灌溉和綠色防控技術,力求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推動生態農場建設進程。
嶄山村黨委委員何金蓉對比了管理方式的轉變:過去米棗種植高度依賴果農個人經驗,引入數字化管理平臺后,種植戶僅需一部手機即可實現“掌上”精準管理。這種轉變不僅大幅提高了管理效率,更確保了米棗生長全程得到科學與精準的照料。
“像這個米棗現在就不能以數量來求生存,要以質量。想種點高品質的米棗,所以肯定就要推廣向更高端的市場銷售,就決定做這么一個平臺。”何金蓉介紹道。
此外,平臺還可以利用物聯網、大數據、5G通信等技術,實時采集并呈現果園溫度、濕度等關鍵環境參數,并結合農業觀測預警技術,通過24小時智能監控和溯源碼等手段,隨時隨地獲取果園信息,實現精準灌溉和病蟲害防治,并最終實現米棗從生產到銷售的全程質量溯源。
何金蓉說:“這個的優勢就在于它是全自動化,肯定更省人工。通過智能化的監控都更精準一些,比如這個大棚什么時間該防什么蟲了,就可以通過短信告知農戶,然后農戶就可以及時去防蟲。也可以提示農戶溫度過高、濕度不夠、是否該施肥等。”
據介紹,目前該數字化管理平臺已在園區內的1個大棚率先投入試運行。根據計劃,后續將逐步推廣覆蓋整個園區的90個大棚,總計約30畝米棗種植地,為全面提升嶄山村米棗產業的數字化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奠定基礎。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