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文露敏
產業能級躍升
2024年,四川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2025年上半年,四川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創造三年多來月度累計增速高點
規劃布局25條產業新賽道,著力培育人工智能、生物技術、低空經濟等新增長點,搶占元宇宙、腦機接口等未來競爭高地
聚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醫藥健康、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等15條重點產業鏈,分鏈精準繪制產業鏈圖譜,制定“一鏈一政策包”
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和規模實現突破,全省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總數達5個,2024年規模超3萬億元
企業培育加力
全省共有規模以上工業專精特新企業3000 余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15.2%左右,有100余戶企業的年生產規模超過10億元
已有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15個、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78個
“智改數轉”推進
截至目前,全省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64.7%、85.3%,較2025年初分別提升0.6和0.3個百分點
建立“智改數轉”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機制,入庫儲備項目2100余個,設備(含軟件)投資超1600億元
培育104家先進級智能工廠、10個卓越級智能工廠
堅持云、端、網一體推進,5G物理基站累計超24萬個,實現省級以上工業園區萬兆光網全覆蓋
助企紓困升級
啟動建設“企業之家”服務體系,開通企業線上訴求服務平臺和96999服務專線,深入實施“萬人助萬企”活動,提質擴面“制惠貸”“園保貸”,支持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
“咔嗒咔嗒……”50余顆指甲蓋大小的電子元器件,被自動插件機有序地安裝到30厘米見方的電路板上。這樣的電路板,每小時可下線450張。智造工廠里,傳出“智改數轉”交響樂。
“轟隆轟隆……”“四川智造”8兆瓦級陸上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將天山腳下的風轉化為源源不斷的動能。風電項目上,奏響建圈強鏈最強音。
“滋滋滋滋……”通過采集運動皮層腦電活動、下肢表面肌電信號等信息,患者穿戴的外骨骼系統能按需輔助其恢復和重建行走能力,實現腦機接口新應用。企業實驗室內,播放未來產業圓舞曲。
作為經濟大省,四川工業門類齊備、特色突出,產業鏈供應鏈具有較強韌性。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作出“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精準發力”的重要部署。
產業“新”調如何“彈”?四川以“新”作答。
集聚新動能
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7月21日,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四川愛創科技有限公司智慧電子智能制造工廠里,一批冰箱變頻一體板正在加緊生產。
這兩年,企業花大力氣投入“智改數轉”。“不行動就要落于人后。”愛創科技智改數轉工作組組長陳愛君說,降本增效提質,是企業動起來的初衷。不久前,愛創科技智慧電子智能制造工廠入選四川省首批先進級智能工廠。
愛創科技智慧電子智能制造工廠。受訪者供圖
在首批104家先進級智能工廠中,長虹控股集團占據8席。今年,長虹控股集團還憑借自身在數據、應用和安全方面的能力,全面推進“AI+”行動,賦能制造、運營和產品。在四川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進程中,這樣的“智改數轉”標桿企業,扮演著重要角色。
“擁有41個工業大類行業的四川,正處于工業化中期向后期轉型的重要時期,傳統產業占比超70%,推進‘智改數轉’潛力巨大。”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然而,仍有一部分企業“不會轉、不敢轉、不想轉”,需要架起“智改數轉”供需橋梁。
2024年9月,四川數智化綠色化發展促進中心啟動運行,四川省制造業智改數轉賦能平臺正式投運——這是全國首個省級制造業“智改數轉”一體化服務專業平臺,集成一批優質供應商和“小快輕準”產品,建設起“智改數轉”的“樣板間”和“分診臺”。
2024年10月,四川提出“到2027年力爭全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制造水平進入全國第一梯隊”的目標。乘勢而上,截至目前,全省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64.7%、85.3%,較2025年初分別提升0.6和0.3個百分點。未來,四川還將大力實施制造業“智改數轉”行動,加快健全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機制,抓好政策體系、服務供給、標桿應用、數字底座、發展環境等方面工作。
“智改數轉”交響樂,從一間工廠響徹一方天地。
壯大新產業
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7月22日,東方電氣風電股份有限公司木壘基地內,8兆瓦級陸上大型風電機組正在緊鑼密鼓地生產。
“為實現降本增效,風電機組‘大型化’已是大勢所趨。”但東方風電研究設計院高級工程師陳慧珍回憶,3年前,陸上8兆瓦級風電機組技術領域還屬于“無人區”。2022年底,作為四川省省級工業發展專項資金重大技術裝備攻關項目,該項目正式立項,開啟了從“0”到“1”的攻堅之路。
東方風電研制的8.35兆瓦陸上半直驅風電機組。受訪者供圖
創新采用全集成半直驅路線,發電效率最高提升3個百分點,兼顧高可靠性和低成本優勢,截至目前,已獲得市場訂單近600臺,實現銷售收入近百億元——這是企業給出的成績單。
在高端能源裝備領域摘下“明珠”,是四川大力推動重點產業建圈強鏈的縮影。去年以來,四川圍繞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等15條重點產業鏈,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構建上下游左右岸配套聯動的產業生態。
硬幣高高拋起——一面,是推動優勢產業做優做強;另一面,則是促進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7月,成都高新區新川片區,全國首例區域級AVP(協同自主代客泊車)無人泊車場景的測試車型中,多了幾張“新面孔”。“我們研發的AVP技術,首次接入頭部車企量產車型,離商業化落地更近一步。”成都宜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偉華透露。
一座座停車場,成為新興產業的“試驗田”。近年來,抓住電動化、智能化機遇,四川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汽車產業轉型發展。今年上半年,四川新能源汽車產量14.4萬輛,超過2024年全年水平。
捷達 VS8總裝生產線。一汽-大眾成都分公司供圖
7月初,一汽-大眾成都分公司生產車間下線兩款“四川造”新車。“豐富產品矩陣,以創新直面不斷迭代的消費需求。”一汽-大眾成都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還將加速推進新能源車型項目落地,預計明年將推出捷達首款純電動車。
一道道漂亮的上揚曲線,組成四川不斷提升產業韌性和競爭力的“五線譜”,唱響建圈強鏈的最強音。
探路新賽道
遴選出重點領域,在未來產業中搶先機
前期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孵化風險高,未來產業的發展就如一場馬拉松比賽。
“我們研發的腦機接口上肢、下肢康復機器人,正在四川多家醫院進行小批量試用。”華西精創醫療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淼介紹,腦機接口是未來醫療器械的核心賽道,盡管當下面臨技術和產業化等方面的瓶頸,但企業仍要率先“開跑”,搶占先機。
腦機接口介入認知障礙篩查的場景。圖由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江寧教授團隊根據AI生成
在創業伊始,華西精創便得到了成都高新區“岷山行動”計劃在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同時,政府相關部門協助產品進社區、進養老院,在產品迭代和前期市場推廣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5月,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等8部門聯合印發《四川省腦機接口及人機交互產業攻堅突破行動計劃(2025—2030年)》,喊出“打造全國一流的腦機接口及人機交互產業創新發展高地”的響亮口號。與此同時,第六代移動通信(6G)、量子科技、元宇宙、前沿生物、腦科學與腦機接口、可控核聚變、超高速軌道交通、深地科學……緊扣產業發展實際,四川遴選出具有一定基礎和比較優勢且正在加力推動的重點領域。
但支撐產業向新的,最終還是一家家企業。四川一手抓優質企業培育,一手抓助企惠企服務,幫助企業“解難題”,促進產業“提能級”。
培育“后備軍”。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小微企業上規提質的若干措施》,從開展專項服務、強化激勵獎補、落實減稅降費等方面,讓更多工業和服務業小微企業獲益。
建設“避風港”。四川省、市、縣三級聯動,打造起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企業之家”服務陣地,讓企業不用東奔西跑,一站就能求解難題。
一組數據彰顯四川“細胞”活力——目前,全省共有規模以上工業專精特新企業3000余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15.2%左右,有100余戶企業的年生產規模超過10億元。
企業和政府攜手,在未來產業圓舞曲中旋轉、跳躍,激起水花一朵又一朵。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從傳統制造到未來產業,四川工業“多點開花”,奏響了高質量發展的“交響樂”!
加油,邁向新發展!
這股向新而生的勁頭,正是經濟韌性最鮮活的生長印記。
四川制造,四川智造,特色產業,驚艷世界!
現代化產業體系要促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精準發力現代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