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縣以建圈強鏈為抓手,聚焦現代農業和紡織服裝兩大優勢產業,通過延鏈補鏈強鏈,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化、綠色化、集群化發展。
近日,臺沃集團萬噸種子智能加工及倉儲配套設施項目正式投產,該項目擁有萬噸級倉儲能力和日加工80噸優質種子實力,這不僅補齊了企業產業鏈短板,也標志著三臺縣現代農業向智能化、標準化邁出關鍵一步。
四川臺沃種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余泓潔介紹說:“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作為糧油產業的最前端,種子加工中心的竣工投產,補強了我們公司的產業鏈,這不僅保證了種子的供應,也提升了種子的質量。”
臺沃集團成立于2003年,經過二十多年發展,企業從最開始生產配方肥,到如今涉足種業、肥料、植保、農業技術服務、農產品精深加工等業務。臺沃構建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通過統一供種、智能施肥、綠色防控等技術服務,建成20萬畝綠色農產品基地。在病蟲害防治環節,企業推廣無人機飛防、生物農藥替代等綠色技術,實現農藥減量30%以上。去年集團銷售各類肥料20余萬噸,種子250萬公斤,實現糧油銷售額1.5億元,年產值12億元。
目前,臺沃集團已形成“育種—種植—綠色防控—收儲—加工—品牌營銷”的全產業鏈閉環,打造成從“一粒種”到“一碗米”“一碗油”的全鏈條綠色農業樣板。
“通過這種模式,一是真正為農民增產增收,達到聯農帶農、促農增收的目的。二是我們全產業鏈可以解決就業1萬人以上,包括銷售、物流、加工生產。三是從田間到餐桌,給市民提供放心的、優質的、生態的、環保的農產品。”臺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林紅說道。
在補強農業產業鏈的同時,我縣的紡織服裝產業也在經歷一場“效率革命”。在綿陽佳利德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助劑設備正在快速運轉。
綿陽佳利德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車間主管董斌說:“這個是給佳聯公司生產的產品,它上午下的訂單,我們下午就生產出來了,就可以提供送貨。”
綿陽佳利德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是西南地區唯一一家生產染料和助劑的企業,也是佳聯佳禧公司的上游供貨商。兩家企業僅一墻之隔,最快可實現半小時供貨。據了解,佳利德公司是2012年從外地搬遷而來,除了看中佳聯佳禧公司這樣的行業龍頭,我縣打造的紡織服裝產業鏈也是吸引企業投資的重要原因。
“我們當初到三臺投資,就是看中三臺眾多的紡織服裝企業。我們作為行業上游,補齊了三臺紡織服裝產業的短板,強化了產業的協同發展。公司也和三臺的紡織服裝企業一起,蒸蒸日上,不斷壯大。”綿陽佳利德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倉儲物流負責人金榮剛介紹道。
目前,我縣紡織服裝產業鏈已集聚企業138家,形成“紡紗—織布—印染—成衣—銷售”一體化鏈條,年產值超80億元,解決就業超萬人。
縣工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成金說 :“我縣將繼續圍繞市委、市政府關于構建重點產業建圈強鏈‘587’產業體系的安排部署,持續做實園區、搭好平臺、育強主體、做好保障。穿透式研究梳理每一條產業鏈重點事項、重點項目兩項清單,以‘兩重’臺賬為指導,嚴格落實‘閉環’要求,推動產業鏈條質量和規模不斷壯大、升級。進一步支持鏈主鏈屬企業技術創新,拓展市場,加大招引力度,帶動更多鏈上企業集群集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完善產業鏈圖譜,形成更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三臺標志性產業鏈體系。”
【記者手記】
從現代農業的“田間到餐桌”,到紡織服裝的“一根紗到一件衣”,我縣通過建圈強鏈,既夯實了傳統產業根基,又培育了經濟發展新動能。當下,我縣緊緊圍繞1條省主要承載地產業鏈、5條省協同發展地產業鏈和1條市特色新賽道產業鏈,結合資源稟賦,出臺重點產業建圈強鏈重點事項清單和重點項目清單。這標志著我縣推進重點產業建圈強鏈的“集結號”和“沖鋒號”全面吹響,這將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