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觀察 劉靜茹 廖詩雪
七月的寶興,群山環(huán)繞、層巒疊翠。在雅安市寶興縣穆坪鎮(zhèn)冷木溝街,一座融合藏漢建筑風格的仿古建筑——寶興縣博物館(穆坪土司官寨)靜靜矗立。拾級而上,天井四合,石砌外墻沉淀著嘉絨藏族的古樸,漢式框架則彰顯著交融的智慧,這座高度融合藏漢民族建筑藝術(shù)的典范,生動再現(xiàn)土司官寨鼎盛時期的歷史風貌,無聲訴說著這片土地多民族共生的深厚底蘊。
寶興縣博物館(穆坪土司官寨)
博物館的回響:王幺幺的傳奇與血脈的共鳴
“在穆坪土司五百五十余年的歷史長卷中,曾閃耀著三位長期掌權(quán)的女性光輝。其中,土司堅參達結(jié)的次妻王幺幺,掌權(quán)時間最長。她精通藏漢語言,是穆坪經(jīng)濟繁榮、文化發(fā)展、民族團結(jié)的杰出推動者……”博物館三樓,講解員馬麗的聲音不高,卻帶著沉靜的力量。
馬麗的講述并非照本宣科。她將這位傳奇女土司的故事娓娓道來,著重刻畫其在歷史風云中展現(xiàn)的非凡勇氣和深植于心的民族大義。“她所面對的困境,她所做的每一次抉擇,都深深烙印著守護家園、團結(jié)族群的堅定信念?!?/p>
馬花正在講解爺爺馬登洪的故事
這份對歷史的深情解讀,亦源于她自身的血脈。馬麗的爺爺馬登洪,正是當年紅軍翻越“鳥兒飛不過,凡人不可攀”的夾金山時,第一位主動站出來為紅軍擔任向?qū)У漠數(shù)厝罕姟!巴蹒坨鄣墓适?,是民族團結(jié)的典范篇章;而我爺爺?shù)墓适?,則是紅軍與人民魚水情深的見證。”在馬麗心中,這兩條在寶興交織的歷史脈絡(luò),共同構(gòu)成了這片熱土最深沉的底色,也早已融入她們姐妹的生命基因。
課堂上的鼓點:馬登洪的“主動”與新時代的傳承
與妹妹的沉靜不同,姐姐馬花的身影總是活躍在寶興縣文旅紅色培訓(xùn)部的教室或當?shù)刂行W的講臺上。此刻,在莊嚴肅穆的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紀念館內(nèi),馬花清亮而富有感染力的聲音再次響起:“那晚,有一個叫特巴的青年,趁著夜深人靜,悄悄溜出家門,提著馬燈,追上紅軍隊伍,主動請求為紅軍帶路當向?qū)А?/p>
正是這位青年提著馬燈為紅軍照亮了險峻的山路。因感念其貢獻,紅軍在分別時贈予他一個響亮的名字——“馬燈紅”,寓意如明燈照亮革命征程。
“主動”“互幫互助”——這兩個詞如同激昂的鼓點,在馬花的講述中反復(fù)敲響。她將爺爺馬登洪的故事講得鮮活而具體,仿佛當年那位勇敢向?qū)У纳碛熬驮谘矍??!盃敔敭斈甑倪x擇絕非偶然,”馬花動情地說,“是紅軍嚴明的紀律、一心為窮苦百姓打天下的崇高信念深深感染了他。那種在絕境中軍民相互扶持、親如一家的精神,正是‘主動’和‘互幫互助’最生動、最深刻的詮釋?!?/p>
這份精神,早已內(nèi)化為她的行為準則。在課堂上,她會不自覺地舉例:“你看,當初紅軍翻越夾金山的時候,條件那么艱苦,他們是怎么克服的?靠的就是……”生活中的點滴,也成了她傳遞精神的契機。她主動提議到中小學義務(wù)講課,就是希望將這份紅色基因的“火種”,播撒進更多年輕的心田。
雪山上的足跡:三代人的“必修課”與精神接力
夾金山,這座紅軍長征途中用意志征服的英雄豐碑,對馬家姐妹而言,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榮光,更是她們家庭代代相傳的精神“圣地”和人生“必修課”。
每年暑假,馬花和馬麗帶著自己的孩子,如同當年她們的父親帶領(lǐng)她們一樣,堅定地向上攀登,孩子們腳步雖小卻緊緊跟隨。這樣的場景,深深烙印在馬花和馬麗的成長記憶中。如今,她們?yōu)槿四?,也自然而然地接過了這根紅色基因傳承的“接力棒”。
馬麗為游客講述寶興民族團結(jié)進步故事
下山后,孩子們在日記本上畫下了陡峭的雪山和紅軍戰(zhàn)士的形象。那些線條或許稚嫩,色彩或許簡單,但其中蘊含的崇敬與想象,正是紅色基因悄然萌發(fā)的嫩芽。
當年,夾金山的茫茫風雪中,馬登洪以“主動”的擔當,成為紅軍穿越險境的向?qū)А?/p>
如今,馬麗與馬花,正以各自的方式,成為新時代的“向?qū)А?。從馬登洪的“主動引路”,到馬麗、馬花姐妹的“主動講述”“主動攀登”,再到孩子們眼中閃爍的光芒與手中的畫筆,這跨越時空的接力,正是紅色基因的鮮活傳承,也是民族團結(jié)的生動詮釋。
【未經(jīng)授權(quán),嚴禁轉(zhuǎn)載!聯(lián)系電話028-86968276】